栽培高粱,掌握高粱杂交育种技术,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


导语:连续选择和培育,就可选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或超过双亲的新品种。

选择杂交亲本一般需注意以下两点:

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而且优缺点又能相互弥补。这样,杂交后代才能更多地结合双亲的优良性状,克服其某些缺点。在抗病育种上,常采用适应性强、抗病的品种与丰产感病的品种杂交,其目的也是在于通过杂交方法,使双亲的抗病性和丰产性在杂种后代里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选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选择地理上距离远和遗传上差异大的品种作亲本。这样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后代遗传基础丰富,变异类型多,分离范围大,因而可能出现具有特异性状的个体,有利于选育出综合性状好、并能适应当地条件的新品种。沈阳农学院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利用中国高粱双心红为母本与北非高粱杜拉杂交,选育出的119,具有双心红的适应性强、穗大,杜拉的穗紧、粒大、抗病等优点,比对照品种增产17-20%。

同时还表现出双亲所不具备的早熟性,在辽宁省生育期为105天。选用地理距离远、遗传差异大的亲本杂交,虽能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原始材料,扩大选择来源,但因后代分离复杂,需要有较大的群体供选择,工作量大,群体不够大时,往往不易选出理想的类型。同时,分离的代数也多,性状不易稳定,因而需要较长的育种年限。

杂交方法按杂交计划将杂交亲本成对相邻种植。花期不一致的,应分期播种或采取其他调节措施,使花期相遇。在生育期间注意选择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的健全植株作亲本,当母本植株抽穗后首先进行整穗,选留的小穗开花时,按组合授粉。

整穗剪掉母本穗顶部、底部和发育不良的小穗,选留中上部同级分枝上的小穗,并适当作修整、稀疏,只留50-100个小穗作杂交用。除掉所有的有柄小穗。去雄选留的小穗要在开花前去雄。用小嘴镊轻轻拨开护颖,取出雄蕊。高粱雄蕊通常为3枚,偶尔也能遇到4枚。去雄时,最好由上而下逐个小穗进行,避免遗漏。去雄一般在下午进行。

授粉去雄后1-3天,待小花开放,柱头展开呈羽毛状即可授粉。为避免异种花粉混入,在授粉前1-2天给父本穗套袋。授粉一般在上午进行,先将预先套袋的父本穗轻轻弯下,摇动敲打,将花粉震落在袋中,然后将同组合的母本穗上纸袋取下,套上盛有父本花粉的纸袋,轻轻摇荡,使花粉均匀地散落在母本柱头上,然后封严扣紧纸袋,在挂牌上注明父本名称和授粉日期。为提高结实率,在1-2天可再补授一次粉。

杂交后代选择通过杂交所得到的选种原始材料,还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进行连续选择、培育,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新品种。通常采用的选育方法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第一代,第一代只与亲本比较,不进行单株选择,如有的单株长相与母本相同,又无杂种优势,即可认为是假杂种。收获时,应将假杂种和感病的、有严重缺点的组合淘汰,入选组合分别收获保存。如果亲本不纯或为尚未稳定的杂种后代,其杂种第一代就可能出现分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单株选择。

第二代,将上一年收到的种子按组合播种,得到杂种二代。杂种二代发生分离,单株之间差异很大,是选育新品种的重要阶段,为增加选择优良植株的机率,应尽量把全部种子都种上,避免漏掉好的材料。这一代应对较易稳定的性状,如抗病性、生育期、株高、抗倒等性状,着重进行选择。

第三代,将第二代入选的单株按组合、株号顺次播种。每个第二代入选单株的后代为一个系统,系统内仍有分离。

第四代,按组合、系统和株号播种成株行。第三代同一系统当选的单株,在这一代就成为系统群,每一系统群中各系统要彼此相邻,以便比较。选择过程中,首先选择系统群,再从中选择优良系统,选优良单株。

如此,往往需要延续到5-6代或7-8代,系统内的植株性状才能逐渐趋于一致。优良系统在性状稳定以后,就可以混合脱粒,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其中的重点材料,应加速繁殖,组织多点试种,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