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餐前吃还是餐后吃?董宇辉老师来支招,你看看适用不?
今天是2月14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迟迟等不到董宇辉老师的更新,难道去相亲了?
等不到他,我还是继续看录屏。
这次看到了董老师在讨论“玉米餐前吃还是餐后吃”的问题时,很有共鸣。
一些朋友甚至从中体会到了育儿良方,也有朋友从中找到了一些生活真相。
现在就把这段分享给大家:

那天,导演给董老师递上来一款云南某地的小玉米,他笑着说:“这个,大家可以当成一个……”。
一个什么?
董老师并没有说完,而是看着几位同事问:“玉米是餐前吃还是餐后吃?想不通!”
一位同事回答:“餐前吃。”
宇辉看着那位同事辩驳:“餐前吃?吃饱了都,这种硬碳水。”
这个我承认,感觉玉米可顶饱了,我一般都是煮熟了在两餐之间当零食吃。
没想到,宇辉接下来说的可不是这个,他只是摆了一些事实,就让大家明白什么时候吃最好了,尤其是一些孩子。
他说:“餐前吃,这样妈妈在给你端上来她包的饺子时候,你就能剩下一大半,然后挨一顿打,结结实实挨一顿打。”
没明白?没听清看董老师给你来个情景回顾,看看熟悉不?
只见,董老师当时压着嗓子,学着妈妈的样子,说:
“我说要吃饭了,你在这儿热着吃玉米,我说玉米吃了你就吃不下饭,你说没事儿没事儿。”
我一个人在辛辛苦苦包这么多饺子,你给我剩了半碗?”
这时,另一位同事的声音传来:“啊哇哇……”。
所以,你明白挨打的原因了吗?知道该啥时候吃了吗?
咱董老师非常负责,还总结了一遍:真的是,我都能预见到要发生什么事情,所以还是建议饭后吃。”
“我说的每一条,都是生活经历。”董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

然后,他又接着说:“餐前马上吃饭了,你拿出她买的那个什么小锅巴,小饼干儿疯狂吃。
看着看着,她就已经开始憋着气了,但她当时不能发作,她已经暗藏怒气,憋在心里等待时机!”
哎呀,哎呀,这个情景把控太到位了,我全中呀!
当孩子的时候,妈妈一开始做饭,我就忍不住吃零食。
只不过我小时候的零食是啃馒头、饼子,特别顶饱,等她饭做熟,我也饱了,为此没少挨骂。
我当妈妈的时候,两孩子一回家也是翻零食吃,每次都剩饭,把我气够呛,我也没少骂他们。
真是养儿方知父母的不容易呀!
宇辉的故事接下来是这样的:
“等你吃饭的时候剩了一多半,哈哈哈哈……”宇辉说到这里的时候,仰头一笑。
然后接着分析妈妈的行为:“其实她给你舀饭的时候,她就故意舀的多。
她知道你平常根本吃不完那么多,但她为了治你,必须得找个机会,要不然她咋发作呢?”

“平时就用那种小碗盛几个饺子就行了,结果她那天换了个老碗,那种海碗,而且不带汤,唰唰捞两漏勺扣里头,再扣个帽,吃不动,吃不完,太难受了。”
最后,她就开始发作了,趁机发作呀!所以哪有什么巧合?全都是有预谋的!”
哎!哎,关于这点我还是和宇辉的故事里有点区别的。
不用换大碗,就他们平时吃饭的碗,稍微多舀一点就行了,不然,我家孩子一看碗不对就不吃了。
所以你知道玉米该什么时候吃了么?
饭后吃!而且我会给他们少舀点饭,留点肚子吃玉米。
听完董老师这故事,朋友们反应也是各不相同呀!

我咋觉得皮孩子还挺可爱的?可惜我家孩子不是皮,是倔呀!每次把我气得差点一口气过不来。




看看,多么普遍的一个现象呀!同一个世界同一妈,也是同一个孩子呀!
宇辉曾说:“我们身体里头99%的DNA都是一模儿一样的,我们俩的区别不会超过0.5%。”
看来是诚不欺我,我永远可以相信董宇辉。


哎呀,你看,还有现学准备试用的。真是应了下面这句话:

所以,董老师到现在还不更新是预谋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