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3): 靠什么增产粮食?
要增加粮食产量,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但是,归根到底,最终,都要体现到两个因素上:一是面积,二是单产。
根据最新的国土调查数据,2019年年底,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到2022年,已经减少到了19.14亿亩了。未来会减少多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增加的。
在耕地总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下,粮食的种植面积要想继续增大,可能性很小,也没有多少余地。能够保持大体稳定,就不错了。
因此,粮食增产的唯一希望,就是单产的提高。
要提高单产,首先需要提高土壤的质量和土地的肥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重大措施,非常重要。每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平均要三千元以上,很多地方要四五千元,一些山区甚至要上万元。这样的投入需求,仅仅靠市场的力量,靠农民自己,是很难的,而必须有国家的支持。近年来,每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在1500元左右。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也就是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能不能降低,国家财政补助水平要提高,同时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优先建设条件好花钱少的耕地,主要是在地势平坦的地方。
要提高单产,品种很重要。同一种粮食,有的品种产量高,有的品种质量好。用途不同,要强调的重点不同。
对于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口粮来说,育种研究的重点,要在重视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加强提升质量。
对于玉米而言,主要用途是作饲料,提高单产水平更为重要。我国玉米的单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2023年,我国玉米亩产提高了42%,是水稻亩产提高幅度(14%)的三倍!成绩非常大。小麦单产的提高幅度更大,为54%。我国人民对以***院士为代表的水稻科学家给予了极高的尊敬和评价,我们也应该对研究玉米和小麦等作物的科学家群体表示崇高的敬意!
尽管如此,我国玉米现有的单产水平,仍然不到美国的60%。除了耕地质量的原因之外,品种的原因,应该是更为关键的。如果能够把我国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提高到美国玉米现有单产水平的70%,就可以增产约6000万吨玉米,比现在的玉米进口数量多一倍不止。
我国的粮食总产中,水稻占30%,小麦占20%,玉米占42%,三者合计占92%。所以也叫“三大主粮”。把这三大品种的问题解决好了,我国的粮食问题就基本解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