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及预防措施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在玉米生产上,病虫是高产的限制因素,这一点种植户都十分明白,但对发生的个别病害认识不足,特别象具有隐薛性的一些病害。病毒病就是其中一种,一般5~6叶才发病,发病后除植株短小外,其它与健康株区别不大,到结穗时症状明显为时已晚。所以对于病毒病及早防治,才能减少危害。为此,本文介绍病毒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危害症状: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是混合发病,病害发病率高,防控困难,是玉米上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1.、矮花叶病:又称花叶条纹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苗期先自心叶基部出现退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脉保持绿色而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

2、粗缩病: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的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有时心叶卷在一起,由于基部继续生长而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起初呈灰绿色,后期呈灰褐色,病株高度往往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二、传播途径

玉米矮花叶病能够通过汁液冲突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但蚜虫传毒为持久性的。此病的病毒除损害玉米外还可侵染高粱、谷子及多种禾本科杂草。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能够在冬前受侵染的小幼苗中越冬。

三、防治措施

玉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品种本身遗传的自然抗性,抵抗病毒病的发生,当前抗病品种主要东单1331、登海518、联创808等。

2、适期播种:尽量使玉米苗期避开代灰飞虱或蚜虫的活动盛期。

3、清洁田地:田间和田边杂草,消灭毒源和传毒昆虫,减轻危害。加强田间管理结合间苗及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喷施新高脂膜隔离病菌,减少侵染病源。

4、加强田管:科学施肥、浇水,促进玉米生长健壮,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5、药剂防治。

苗期对灰飞虱、蓟马和蚜虫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使用32%核苷溴吗啉胍、2%氨基寡糖素等喷洒。还可以使用病毒清1500倍+吡虫啉4000倍+爱多收4000倍或香菇多糖600倍+爱多收4000倍,起到壮苗治虫又杀病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