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米是不是智商税?
胚芽米是不是智商税?(来源卓克科技参考)
简单回答,智商税高低要看胚芽米或胚芽粉的价格,尽量选价低的,就能少亏一些,但它们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如果当普通食物对待,想吃就吃;在有基础病的情况下,别因为听信它的宣传把药停了就可以。
具体说,不论是玉米,还是水稻,它们的种子都会被人加工成食物,就是玉米粒、玉米粉和大米。加工过程大致是,先去壳,再磨光,最后筛选和清洗。
以大米为例,大米的壳是褐色的,脱壳后的大米其实是黄色的,继续打磨后会把黄黄的外表磨掉,露出里面洁白的米粒颜色,同时,一端的胚芽会掉下来,在米粒上形成一个凹陷。
如果只脱壳的话,这样的米就叫作糙米。从前中国工业落后的年代,脱了壳的米就直接蒸饭了,叫糙米饭。后来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开始打磨,越来越精细,米就是雪白的了。
可是健康文章里都说“糙米更好”“糙米有更丰富的营养成分”。确实是。因为今天我们吃的白花花的米粒里基本就没有其他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了,就是纯纯地提供淀粉、提供碳水化合物。那个凹陷处的胚芽里有一些油脂、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成分,但也被打磨掉了。其实保留下来一起当饭吃才是更好的。
为什么不保留呢?因为大规模工业化后,对产品保质期和一致性要求高了。带着油脂部分的胚芽,总是最先生黄曲霉的部位。保留它,可能四五个月,米就没法食用了。如果完全打磨到位,白花花的米粒可以保存好几十个月不发霉。所以,只要机械设备允许,还是要以保质期为首要考量,营养方面是次要的。
打磨掉的胚芽也不会随意扔掉。最早是当饲料喂给牲口。后来加工技术再进步,就从打磨下来的胚芽中提取油脂。这个比卖饲料赚钱太多了。再进一步,还可以把胚芽磨碎做成米糠粉,当作保健品。技术再高一些,还可以提取胚芽里面的抗氧化成份SOS(过氧化物歧化酶),卖给化妆品商。
胚芽就是这样一种物质:有一些营养价值,留在粮食里会大幅缩短保质期,所以一般都是磨掉后另做它用;不磨掉的话就叫胚芽米了,胚芽米也存在一些问题——制造商的仓储管理比普通粮食仓库的成本要高,因为即便抽真空后,一般也只能保存6-9个月,所以价格也会比一般大米高。
再加上广告宣传的成本,包装精美的成本,我看胚芽米的售价大约是普通大米的2-8倍这个区间。
如果买的是正常大米价格的2倍,这个倒还可以。而且基本都是2公斤以内的小包装,买了以后,如果当正餐的主食吃,就算是老两口,也肯定能在6个月内吃完,所以2倍价格也不算是智商税。但如果要是普通大米8倍的价格,那多出来的6倍就是税的部分了。
食物是不可能有疗效的,宣传能减肥、抗癌、治疗糖尿病,那都是胡说。我们就算一直**米精面,也因为日常饮食还有很多其他东西,不太可能普遍严重缺乏胚芽里带的那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