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种好收成,这份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很实用,请收藏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杂交玉米种子影响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那么冬季如何进行杂交玉米制种呢?以下技术大全理应收藏。
制种地选择
制种地应选择在肥水条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劳动力充足,农民素质高,隔离条件好的村、组。
隔离条件
1.空间隔离。采用空间隔离的,制种田周围必须有安全的隔离区,逆风不少于300米,顺风不少于500米。有建筑物、树木等屏障隔离的,可适当缩短空间距离,具体情况视隔离屏障而定,总之必须杜绝其他玉米花粉污染。在隔离区内严禁种植除亲本外的任何玉米。
2.时间隔离。采用时间隔离的,其他玉米的播种期与制种田父本、母本的播种期至少相差45天。
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一)整地

播种前深耕晒垡,整地时要做到墒面平整,土壤细碎,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田块中间要开挖一定数量的排水沟,深度视田块地势而定,保证排、灌水方便。播种前5天内先理好播种沟,采用宽窄行,大行宽80厘米、小行宽40厘米,播种沟深7~8厘米。
(二)播种
1.播种方式。采用田间直播栽培技术,9~10月播种,因气温较高,不需覆盖地膜;11~12月播种,因气温回落,应覆盖地膜,能起到保温、保水、保肥、苗壮的作用,能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2.施足底肥。每公顷用腐熟农家肥12~18吨、锌肥15千克、普钙750千克作底肥,播种前混匀施于播种沟内。
3.播种要求。不覆盖地膜的,先灌水,待土壤充分湿透后方能播种(先播种后灌水容易导致土壤板结,造成田间出苗率低),如遇雨天可借助雨水播种,但必须使土壤充分湿透才能播种。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前先浇水,将播种沟和小行间的土壤浇透后再播种,如遇下雨天,待雨水湿透土壤后才能播种,以保证出苗。同片制种田块必须统一在5天内全部完成播种,以便于种子生产管理。
4.播种规格。株距21厘米,单株留苗。为保证一次性出苗齐全、有足够基本苗,每塘播饱满、无破损、发芽率高的种子1~2粒。
不使用地膜覆盖的,将种子胚芽朝上用手指按进土内2厘米,再覆盖1层薄细土即可。使用地膜覆盖的,将种子胚芽朝上用手指按进土内1厘米即可,播完种子后覆盖地膜,地膜周边用细土压紧压实。
5.父本、母本种植比例。父本、母本种植比例应根据亲本间的亲和力及父本的花粉量而定,冬季制种母本与父本的种植比例以4∶1为宜,即母本播4个双行,父本播1个双行,依次类推,以保证有足够的花粉。
6.父本、母本播差期的确定。父本、母本的播差期应根据不同组合的父本、母本生育期而定。父本分2期播种比较恰当,第1期父本按照测定的差期播种,第2期父本比第1期晚2~4天播种,这样可以保证当第1期父本和母本花期不相遇时,还有第2期父本的花粉供应。
(三)田间管理
1.及时引苗、间苗、查缺补漏。播种后7天左右苗出土,要及时破膜引苗防止烧苗。破膜时孔不宜开得过大,孔径3厘米左右即可,苗引出膜后用细土把孔盖严以抑止杂草生长。出苗后4~5叶期要适时定苗、间苗、补苗。间苗应坚持间两头留中间(即间过大的苗和较小的苗)的原则,使苗整齐一致。

2.科学施肥。本着早施提苗肥、补施平衡肥、重施穗肥、增施粒肥的原则进行施肥。提苗肥于5~6叶期每公顷施尿素120~180千克,按1%的浓度对水浇施于根部周围(不覆盖地膜的应结合施提苗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施提苗肥8~10天后对弱苗再施1次平衡肥,促进苗整齐一致,每公顷用尿素45~90千克,按1%的浓度对水浇施于根部周围。在大喇叭口期施穗肥,每公顷用尿素450~525千克、钾肥75千克,均匀施于2株之间,然后大培土。
在授粉结束后每公顷增施尿素粒肥90~120千克,能提高千粒重。父本、母本各个施肥时期应相同(例如母本在5~6叶期施提苗肥,父本也应在5~6叶期施提苗肥),以平衡好父本、母本的协调生长,使花期相遇良好。
3.砍除杂株、变异株及弱小株。根据植株生长期的特点,严格识别杂株和变异株,在母本抽丝前7天坚决由根部砍除父本、母本杂株及变异株,同时清除母本行中的弱小植株,保证母本行通风透光,杜绝自花授粉。
4.及时带苞叶去雄。当最后一个叶片直立而出,全田5%雄花露出时一次性带1~2片顶叶将母本雄花(天花)彻底去除,去除的雄花要就地深埋或运到离制种田300米以外的地方,严禁乱丢乱放,防止串粉。去雄期间每天早晚都要检查母本雄花,及时清除母本的遗漏雄花,不允许母本雄花散粉。
5.适时人工辅助授粉。母本雌穗花丝抽出3~4厘米长时和父本雄花开放时要适时采粉授粉,授粉时间在上午10时后进行(露水干后),采取边采粉边授粉的方式,每个母本雌穗必须授粉1~2次。
6.砍除父本。授粉结束后将父本植株砍除干净,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母本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地老虎、玉蛾、玉米螟、蚜虫等害虫及鼠害。在播种前1~3天统一防鼠害1次,在灌浆期再统一防鼠害1次。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防治:在播种结束后用特丁硫磷拌细土撒在种子周围,在小苗期再防治1次(切忌将毒土撒在心叶内造成烧苗)。玉蛾防治:用威克达、马杀等杀虫剂在苗期喷施2~3次。玉米螟防治:在大喇叭口期用锌硫磷拌毒土灌芯,在乳熟期喷施巴丹等杀虫剂。蚜虫可用吡虫啉、抗蚜威等防治。

2.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玉米花叶病(病毒病)的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农业防治,即通过加强肥、水等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同时采取合理轮作、改善土壤条件等农业措施预防病害。化学防治,做好飞虱等迁飞性害虫的防治,切断病源侵染途径;苗期喷施菌毒清、植病灵预防,及时清除带病植株销毁。大斑病、小斑病可用多菌灵防治。穗腐病可用井冈霉素防治。锈病可用粉锈灵防治。
(五)父本、母本花期预测及调控
在正常情况下,父本比母本少1片叶则表示父本、母本花期相遇良好,可以通过苗期观察叶龄和拔节期剥茎查看雄穗分化来预测花期。如预测花期不相遇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母本超前,则对父本增施1次尿素,促进父本早生快发;如父本超前,则用锄头在植株根部周围松土,抑制父本生长。
(六)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以人工灌溉为主。苗期灌溉视苗情、土壤墒情而定,若中午玉米叶片卷曲萎蔫,则需要灌溉,反之则不用灌溉。拔节孕穗期的水浆管理:此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对水敏感,应保证足够的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开花灌浆期的水浆管理:此期玉米需水量大,应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干旱年份每隔7~8天灌1次透水。
(七)适时收贮
母本果穗90%以上籽粒成熟时应适时收获,做到活秆黄熟即收获。收回的果穗要剔除霉烂、破损、过小的籽粒和杂粒,选择饱满的籽粒及时脱粒、晒干、扬净,在干燥处妥善保存待入库。脱粒晾晒期间要单独保管,防止机械混杂,籽粒必须在阳光下自然晾晒干。
(周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