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知识】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繁育养殖场隐形杀手!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 F-2 毒素,是一类结构相似的二羟基苯酸内酯化合物。主要是由一些镰刀菌属(Fusarium)的真菌产生,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溶剂,但溶于碱性水溶液。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可表现出生殖毒性作用。也有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曾在增生和有腺癌发生的妇女子宫内膜中检出了 ZEN,而正常子宫内膜中未检出,提示 ZEN 对子宫腺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作用。ZEN 对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肺和肝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动物中毒表现为兴奋不安、全身肌肉震颤、突然倒地死亡。

2000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玉米赤霉烯酮的安全性评价应以其对猪不产生激素效应为基础,因为猪是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物种。通过乘以 100 的安全系数,给出 ZEN 的暂定最大日耐受摄入量(PMTDI)为 0.5µg/kg bw。

ZEN 主要污染玉米,但对大麦、小麦、高粱、小米和大米也有污染,且在面粉、麦芽、啤酒及大豆及其制品中也可检出。造成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在种植、采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污染,生产经营企业没有严格挑拣原料和进行相关检测,或工艺控制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