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对蛋鸡的影响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禾谷镰刀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和高粱等谷类作物中。蛋鸡作为养殖业的中要组成部分,每年因真菌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外关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对于蛋鸡的毒性作用研究报道较少,笔者查阅了相关研究,结合在实际诊疗中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类雌性激素,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高于80ppm,会降低采食量,增加料蛋比,蛋壳及蛋黄颜色变浅,肾脏轻微水肿变大,血液指标显示有炎症反应,诱发肠道及输卵管炎症,损害肾脏器官,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高于800ppm,会导致蛋鸡的卵巢萎缩。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作用机制:
1、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肾脏损伤,肿大,诱发肠炎及输卵管炎。
2、极低剂量玉米赤霉烯酮(8ppm)会增加鸡雌性生殖激素作用,产蛋率、采食量、料蛋比升高,蛋重增加(常引起啄肛现象)、蛋壳及蛋黄颜色变浅,随着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增加,会导致鸡促黄体素分泌减少,而孕酮分泌增加,导致卵泡生长发育减缓,排卵减少,卵巢萎缩,影响鸡的产蛋性能。
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吸附剂很有必要,我国的蛋鸡养殖场采用自配料或周边小饲料厂的全价料,限于蛋鸡饲料市场成本竞争的压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污染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蒙脱石类脱霉剂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很低或几乎没有,其它中药类、菌酶分解类更不靠谱,建议选择进口的脱霉剂类中含有酵母细胞壁多糖类的产品(罗达明专业型)。或国产的易养殖的强效型毒素吸附剂,效果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