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遗忘的20个老物件,用过一样说明你老了,全用过值得代代敬佩

老物件,是历史。记忆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一个个物件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每一个老物件都是先人们智慧的创造,长期劳作的总结。所有的东西都见过,看到这些物品就会想到那些年代发生的事情。回忆着儿时的美好时光。

1、这个物件你们还记得啊,在过去的年代北方比较常用,你们哪里怎么称呼?

2、耱,我们这里叫盖,木框里面是用酸枣树的主枝条编成的。用的时候牲口拉着,驾驭人一手拉着牲口缰绳,一手握着鞭子,口里吆喝着牲口,双脚横着叉开站在上面,左右晃动着上身,在新耕过的田地上盖过,将大的土块压碎,坑沟填平,为播种打好基础。

3、蒲滚 这种蒲滚是用在水田的农业用具,它是用来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留在地里的稻根的。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4、挂历 八九十年代挂历特别的流行,很多都是明星人物作为封面特漂亮当时也被称为“大美人挂历”。那时候很多人都把挂历作为新年的礼品。当时很多农村的都有商贩赶集买挂历,很多人家都会买一本大美人挂历挂在家里。

5、在曾经农村运输交通工具还不发达的农村,运输主要靠马车和牛车。在当时独轮车也是相当重要的交通工具,很多农村的粮食、土肥、庄稼秸秆都会用到独轮车。特别是在淮海战役的时候,独轮车也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呲水枪,小时候凡是男孩子几乎都玩过,一般都是自己做的。锯下一节竹杆,在顶部用钉子钉一个眼,然后找一根木棍,在上面缠上布条,用来抽水互相呲,有时候把衣服都湿透了,可是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

7、“大前门”牌卷烟,当时非常的流行。天津也产前门,河南不光许昌出大前门,还有几个卷烟厂也出大前门。东北也有个别烟厂出大前门曾见过四平和沈阳出的。烟盒纸当年收集过,看了想小时候,还有各种糖纸。

8、一只汽灯应该是相当于500瓦的灯泡了,晚上上课一间教室就是一气灯挂在正中央整个教室都是通亮的。

9、我小时候用的是象药片一样的墨子片,泡出来的墨水比买的瓶装墨水颜色要浅一些,是淡蓝色。

10、子弹铅笔,是我望而不得的,在当时一支子弹笔5毛钱,所以真的舍不得买这么贵的笔。

11、最常见的头饰,当年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带的头饰,这些东西我都见过,而且有不少还用过,现在看来都是回忆了。

12、手摇鼓风机 这个物件是六七十年代,农村人用来烧火做饭用的手摇鼓风机,比古老的风箱要先进了许多。结构也比木风箱简单,里面放置的是扇叶装在可以转动的轴上。转动摇把,风扇就会飞速转动。

13、车袢,两头栓在手推车的把上,中间搭在双肩和脖子后面。平衡手推车用力前进。当年农村独轮车荷重时,为减轻双手抬不起来的费劲而设计的。两端连在两车把手上,中间宽的担在肩上,省力。

14、这个石锁具体的名字是不是叫这个不确定,但是,是工匠拉大锯的时候,用根大木棒按个架子,把要锯的木头压在架子下面,把这个石锁用绳子挂下木棒的另一头压柱固定的用处,我小时候见过,用过。

15、玉米“脱粒器”,以前农村人用来给玉米手动脱粒的工具。操作非常的简单,将铁齿环套在玉米棒上就可以进行脱粒了。

16、我们这里叫小斗,煮饭时量米用的,有两种小斗,一种是装4斤半米,一种是装五斤米。大格子装一升,第二大的格子装四分之三升,最小的格子装四之一升。一小斗装三升米。

17、“摇篮”,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的摇篮,你的童年在这里面呆过吗?

18、拍网,捕鸟用的。用时前头有一细绳销一小虫为鸟食,小鸟一吃触动支棍网拍下将鸟扣住。

19、看上去像熬药或者做饭的锅,有知道的友友吗,它是做什么的?

20、这个物件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见过,80后都见得认识?

老物件虽然经济价值不太高,现在却很难寻找到,看到它能怀旧能引起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