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10月13日玉米再传3个坏消息,不想落价竟还停收?

2023年的10月13日,玉米市场再度传来三个“噩耗”,令人为之担忧。首先,黑龙江海伦国投生物宣布调整今年潮玉米的收购价格,30水分的玉米每斤只能卖0.945元,并且干玉米的收购暂停。更甚的是,卖粮主体还受到了销售限制,每年最多只能销售300吨,这对于许多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次,黑龙江双鸭山农场不得不暂停玉米的收割。宝清852农场原本以每斤0.91元的价格收购玉米,相当于每吨1820元。然而,当地的贸易商们却纷纷不报价,也不收购,导致玉米的价格一落千丈,降至每吨1740元,相当于每斤0.87元。这样的价格依旧没有售出,无奈之下,农场只得停止玉米的收割,并转而收割大豆。

最后一个“噩耗”来自黑龙江富锦象屿,他们的玉米价格一天之内竟然下跌了1.5分钱,30水分的玉米的价格已经跌至每斤0.885元。有人调侃说:“玉米降价的速度居然还比降水还快。”这种情势还不能持续,很有可能会继续下跌,估计最终会跌至每斤0.85元才会停止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新天龙收购价格下调了10元,二等玉米每吨2540元,三等玉米每吨2520元,四等玉米每吨2490元。而黑龙江伊品生物的收购价格为每吨2580元,其扣量方式比较特殊,根据水分含量的不同进行不同比例的扣量。对于水分在14.1%至20%之间的玉米,以1:1.2的比例扣量;而水分在20.1%至30%之间的玉米以1:1.3的比例扣量;而水分在30.1%至35%之间的玉米则以1:1.4的比例扣量;而超过35%的水分以1:1.5的比例扣量。

玉米市场的动荡给许多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他们不得不面对价格的强力打压和售出的限制,这无疑给他们的生计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农业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稳定性,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保障农民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

辽宁地区的玉米市场开始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反弹上涨的迹象,这并不足为奇。烘干塔的成本仅为2500多元,却能将玉米快速送往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各地,这种情况下,农户们意识到其中的巨大利益,于是减缓了卖粮的节奏。贸易商为了能够完成收购任务,不得不涨价进行收购,港口订单络绎不绝。不得不说,低库存的现状迫使市场只能涨价进行交易,随之参考的主体也日渐增多,这表明阶段性的底部已经形成。


尽管玉米行情可能还会继续探底,但这已经是接近底部的征兆。简单来说,玉米价格即将触及底部,现在的情况有些像是被鱼饵吸引上钩的鱼儿,在做最后的挣扎。但只要稍等片刻,止跌就在眼前。然而,要想迎来大涨,却并未有足够的空间和动力。

这个消息无疑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者们将密切关注玉米行情的变化。尽管当前的局势还不够理想,但市场却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们可以期待着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相信玉米市场将会逐渐回暖,并为投资者们带来更多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玉米行情的逐步回升,为农户和市场带来更大的利益和发展。

9月份,巴西出口了329万吨的玉米给中国,不管是涨是跌,进口玉米总喜欢成为热议的话题。然而,进口玉米的多少只会对局部市场产生影响,而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势。

如今,国际局势多变,我们必须储备粮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一些无稽之谈声称储备粮食会受到影响,这纯粹是炒作和安慰剂,对国内玉米行情走势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回顾玉米价格的发展历史,当前的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不管承认与否,这是一个事实。用情绪来判断玉米行情的变化并不客观,因为它带有太多不公允的因素。

今年,市场主体在极低库存的情况下,仍然以低价格收购玉米,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三年来我们已经受够高价的玉米了,不想再为其买单。

近年来,网络上把农民和贸易商对立起来,一味地压价压水。但是现在,这一对立立刻戛然而止,没有人再谩骂,都在各地找贸易商买粮。他们害怕自己的玉米卖不出去,损失利润,但这种转变却无人提及,可笑而又可悲。


三年来玉米价格的上涨推动了地租价格的增长,而地租的大幅度上涨也是农民之间争地带来的风险累积。今年,这种风险得到了提前释放,有助于农民减少风险。贸易商受到了连续的亏损,许多农民开玩笑说那么高的价格还在买玉米,但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看不到了。当我们笑别人的时候,自己却已成为笑话,虽然这话刺痛人心,但却是真实的说法。

自去年8月以来,玉米淀粉出口受到限制,这导致深加工企业陷入困境。酒精和味精类的深加工企业相对来说利润尚好,这表明这两个行业的产能并不过剩。然而,淀粉企业则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的尴尬处境,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如果没有这些深加工企业,玉米出口将受到极大限制,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将变得真实无比。今年,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只要农民不高价抢收,玉米价格就会一直被压制。

局域性的行情,不值得过多关注。让我们看清现实,审视玉米行情的变化,切勿被情绪所左右,不公平的因素也别再掺杂其中。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