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健康100问公益科普专栏连载(十一)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不乏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宣传乳腺健康科普知识,提高乳腺癌防治意识,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为此,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河北省数理医学学会、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河北广播电视报联合推出大型乳腺健康科普公益宣传系列活动,分享乳腺科学知识,护佑女性身心健康。系列活动包括“乳腺健康100问”公益科普专栏、读者问答、新媒体专题宣传报道、线下公益活动等。

本报推出“乳腺健康100问”公益科普专栏,传播科学防治知识,提升防治意识,助推女性健康。

刘运江教授乳腺健康科普团队简介

主讲人:刘运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分讲人:程成、曹淼、李静平、张庚、张彦收、吴尚、杨超、王丽、孙建娜、张硕、刘佳妮、马祥敏、刘学良、任晓菲、史超、张玮芳、张香梅。

刘运江教授:预防乳腺癌,做好这些事

控脂减肥 研究发现,癌细胞最初处于“起始”状态,只有当其受到“刺激”之后,才能迅速增殖而发病。高脂肪饮食是乳腺癌的促发“刺激剂”,长期大量摄取脂肪,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这类物质过量可刺激癌肿的增长。大量摄取脂肪,还可使机体发胖、体重超标、免疫机能降低,就使癌症有了可乘之机。

避免饮酒 饮酒妇女患乳癌的危险性更高,每日饮酒1杯或l杯以上,乳腺癌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这种危险性在绝经前妇女中最为显著。目前认为,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因此,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应戒酒和少饮酒。

少喝咖啡 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黄嘌呤可促使良性乳腺增生,而一旦发展成囊性乳腺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则成为癌前病变。因此,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女性,应少饮咖啡,少吃巧克力。

多吃果蔬 研究发现,粗粮、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能阻止和减慢癌症发展各个阶段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以大豆类、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地多吃些这类食物,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

食鱼有益 专家表示:鱼类中含有一种脂肪酸,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经常适当地多吃些鱼尤其海鱼,对预防乳腺癌十分有益。

饮食习惯 亚洲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远远低于北美及欧洲妇女,这可能与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有关。调查表明,豆制品摄入较多者,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因此在饮食上,女性应避免高脂饮食,定时、定量进食,不要暴饮暴食、偏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蔬菜和水果;常吃含有抑制癌细胞的食物,如卷心菜、荠菜、蘑菇等。多吃粗粮、玉米、豆类等杂粮,少**米、精面。常吃瘦肉、鸡蛋、酸奶,少吃盐腌、烟熏、火烤食物;不吃烤糊焦化、变质食物。

适量运动 国外统计数据显示,育龄妇女每周平均进行4小时的体育锻炼,或有规律地长期运动,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减少60%。运动可以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减少排卵次数,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积聚减少,让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戒烟 人体内有一种可以减少烟草中致癌毒物作用的酶,有些女性体内的这种酶活力很低,所以她们一旦吸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适龄生育并哺乳 女性第一次足月的妊娠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得上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基因突变能力,这是乳房的“二次发育和成熟”。同时,妊娠产生大量的孕激素,孕激素对于保护乳房健康很有用,是雌激素的“对头”,雌激素使乳腺组织增生,孕激素出来“消肿”。所以,怀孕、分娩、哺乳越早对于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就越有利。

避免“替代疗法” 女性绝经会带来骨质丢失、皮肤弹性及光泽度降低、睡眠不好、超热、脾气性格改变等更年期表现,有人会采取补充外源性雌激素,这就是“替代疗法”。但“替代疗法”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应尽量避免。

史超,博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乳腺疾病的诊治研究工作

如何缓解手术后的上肢水肿?

乳腺癌腋窝处理的方式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腋窝淋巴结探测活检,前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为20-40%,后者约5%。上肢淋巴水肿重在预防和早期诊断。术后应尽早开始患肢机能锻炼,可以起到促进淋巴回流的作用,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度锻炼或做剧烈运动、甩手等动作。此外,患肢不能拿重物、不能过度劳累,当肢体感到疼痛时要休息;不能长时间或反复做同一动作,如拖地、切菜、写字、敲键盘等;不要在患肢采血、测血压或打针,尽量避免佩戴戒指、手镯等裹身饰品。患侧手臂不要长时间下垂,睡觉时可以将患侧手臂垫高以促进血液回流。时常留意患肢是否有肿胀情况,平时多对比患肢和健侧手臂的粗细程度,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或做康复训练,有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淋巴水肿。

水肿发生后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徒手淋巴引流(MLD)按摩法和压力疗法,但上肢水肿的按摩不同于一般的推拿按摩,要轻擦缓揉,方向为自手、前臂向上臂和腋窝,以手法模拟淋巴律动,将阻塞区域的淋巴液通过手法引流到健康的淋巴区域,最终淋巴液进入静脉系统。在按摩同时要避免局部过度的挤压和皮肤损伤。压力疗法目前最常用的是使用弹性绷带、压力袖套等,通过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改善肌肉泵功能,从而减轻、控制水肿。穿着压力套袖时以压力适度为宜,不能有疼痛感,以不影响行动为宜。此外,淋巴水肿患者容易发生皮肤和指(趾)甲感染,患者需要注意皮肤清洁、保湿、避免温度过热、避免蚊虫叮咬及可能引起的感染。最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也是治疗上肢水肿的有效办法,患者可以在康复科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有序的锻炼。

乳腺癌术后患者与家属需注意什么?

患者确诊乳腺癌后,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变化,作为患者最亲的家属应注意以下方面:1、在患者心情抑郁、痛苦、态度粗暴、烦躁不安时,一定要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在精神上、生活上积极地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术后在麻醉没有完全清醒或平卧时如果想咳嗽、咳痰,头应该侧向一边,以防止呛咳、误吸等现象的发生。术后监护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手术创口的出血及敷料渗血、引流管等情况。3、乳腺癌术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早日恢复功能。4、术后早期吃易消化的食物,待食欲恢复后,可适当加强营养。5、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及时向主管医师了解术后化疗、内分泌、靶向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术后复诊的时机及注意事项。

术后多久开始康复运动?

乳腺癌手术创面一般较大,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会不可避免且不同程度地损伤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萎缩、肌肉粘连、上肢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同时,若术后肢体功能锻炼不到位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而加重血液及淋巴回流的负担,导致水肿发生并可诱发其他并发症。术后康复运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术后0-7天。以指关节、掌指关节功能训练为主,训练时需注意肩关节制动,防范术后皮下出血,以免影响伤口恢复及造成其它不利影响。第二阶段:约在术后7-14天。本阶段以肩关节内收、前屈、后伸、外展运动为主,动作角度为30-45°,其角度大小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但以肩关节抬高不超过90°为宜,以免过度拉扯伤口,影响正常恢复。第三阶段:术后15天起。本阶段的康复训练可延伸第二阶段的动作,但动作幅度需加大,使肩关节的各项活动尽可能的恢复正常,同时可加练扩胸运动、过顶触耳运动等加强肩关节功能训练。本阶段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应在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中有意识地训练,次数与时间以勿使患肢过劳为宜,直至患肢完全恢复机能。当然,乳腺癌患者在术后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不可操之过急,亦戒术后不进行锻炼。

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可大致遵循以下两大原则。一、循序渐进。1、术后24小时内,主要以锻炼手部、腕部为主,如握拳、伸指、屈伸腕关节等运动。此外,躺下休息时还可用毛巾适当垫高术侧上肢以促进回流。2、术后2-3日,主要以锻炼肘关节为主,可练习术侧前臂屈伸运动,患者可依靠健侧肢体或在家属辅助下进行术侧肢体锻炼,特别注意保持肩关节不动,避免牵拉伤口。3、术后4-7日,可尝试术侧手搭健侧肩膀,如果困难可用健侧手扶托或家属辅助,要特别注意,虽然这阶段可以稍微动动肩,但依旧限制肩关节的外展运动,以免伤口裂开。4、术后1-2周。循序渐进地开展以肩关节为重点的锻炼,如爬墙运动、拉绳运动、展肘运动等,锻炼过程要从肩关节小幅度运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切忌暴力牵拉。一般患者应在1-2个月内使患侧肩关节功能达到术前或对侧同样的状态。此外,患者在功能恢复后仍需要保持功能锻炼,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二、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案因人而异,如严重皮瓣坏死的患者,术后两周内应避免大幅度运动;皮下积液的患者,应减少练习次数并限制肩关节的外展;植皮及行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要推迟肩关节运动;自觉疼痛,难以进行锻炼的患者,应寻求医护的帮助,经过评估后制定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康复锻炼计划,少量多次地进行康复锻炼的尝试,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次数和幅度。

张香梅,医学博士,副研究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

1、对自身状况的悲观失落:乳腺癌主要在女性群体中发生,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各自的侧重点,如中青年患者主要忧虑形体改变、工作上升空间受阻等;中老年患者主要担心自己拖累子女、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等。这些问题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患者亲友和患者个人提出了心理疏导的要求。2、对治疗的恐惧:恐惧心理不单是在乳腺癌患者群体中普遍存在,在其他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多种常见慢性疾病中,均较为常见。对疾病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治疗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对严重性治疗副作用的恐惧上。首先,请一定要认识到,任何对疾病的治疗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关键是医生们会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预防,使其不出现和症状轻微;对已经出现的副作用,进行有效干预,将其控制在患者可耐受的范围之内。3、对远期疗效的忧虑:在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都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我国中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90%以上,很多及时就诊的乳腺癌患者,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后,疾病获得了根治,重返之前的生活和工作。许多晚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达到了有效控制疾病、延长生命的目的。

乳腺癌术后如何寻求心理援助?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您意识到心理上有强烈不适,靠自我调节收效甚微之时,要想到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去寻求帮助。当前,传统的肿瘤学临床医生都在接受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您在乳腺疾病就诊过程中,可以向接诊的传统临床医生进行心理咨询,还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帮助。目前,医院内有心理咨询师执照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也在主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读者问答

在本专栏连载期间,读者可将您或家人朋友关于乳腺健康方面的疑问发送至932584724@qq.com邮箱,我们将请专家团队在《读者问答》板块为您一对一的解疑释惑。欢迎大家和我们的专家互动咨询。

读者贾女士:药物丰胸危害大吗?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李静平:

多数丰胸药物都添加了人工雌激素,使用期间由于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细胞,使得乳房短时间内变得丰满,一旦停药乳房就会缩小,根本无法真正实现丰胸效果。而且长期过量吸收外源性雌激素会产生较大危害:1、雌激素刺激乳腺细胞增生,可能加重乳腺增生、乳腺胀痛,诱发乳腺结节甚至是乳腺癌。2、雌激素刺激卵巢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增加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3、雌激素干扰卵巢正常排卵,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4、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引起经期延长或出血量过多,可能诱发贫血。5、过量人工雌激素可能损害肝肾功能。6、涂抹式药物导致乳房皮肤色素沉着、黑斑等。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3年第51期(2023年12月22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