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呼和浩特记忆片段(九)打糖稀换钢丝面…

70后的记忆没有那么的轰轰烈烈,社会平稳,虽然小时候家庭一般加一般,粗茶淡饭,不过谈不到饿肚子,当时大多数人的家庭也基本一样,那饿肚子的三年只是听家长和老师们说。

我记的普遍人们家里吃的基本就是土豆大白菜(冬储)主食钢丝面,莜面、窝头,白面还供应,偶尔吃莜面,鄂尔多斯路,现在的食品公司那条路路南有个单位叫制粉社,做粉条的,单位门口有个窗口做钢丝面,各家各户想吃钢丝面就拿着家里的玉米面粉去换钢丝面,给人家一点加工费,路上捧着刚做出的面热乎乎的,顺便不时的吃一口,又香还有的甜,如今人们都用来涮火锅吃。

鄂尔多斯路路段

制粉社端午节还做糖稀,当年糖稀真的做的好,很粘稠透亮,吃凉糕取糖稀用两支筷子相互绕就把糖稀从器具里提取出弄到凉糕上,如今的糖稀不是那么回事啦!

哦对啦,还有就是当年人们下饭的还有就是酱豆腐和臭豆腐,商店里卖的这两种腐乳是用坛子装的,都是按块儿卖,臭豆腐吃的人最多,没事呡一口既臭又香,据说是这么这么…做出的,哈哈 有兴趣自己去查吧。

总之当时人们的食物虽然单调简单平平淡淡,冬天全靠在地窖里储存白菜土豆萝卜,还有大葱,喝水都靠挑,家里有大水缸,不过好像人们没什么生活压力 都是乐呵呵的,大人们都在单位上班,好自然很轻松,如今找工作,买房子,孩子上学,医疗,一系列问题,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你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