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味儿的庄稼苗,荐读

逛菜市场,常常遇到卖苗芽菜的,松柳苗、花生芽、香椿芽、萝卜苗、豌豆苗、黑豆苗,应有尽有。这些苗芽并不是田里种出来的,是在疏菜公司的车间里培养出来的。据说人工智能控制生产,每100平方米日产可达150公斤……

我记忆中的苗芽菜没有这么高贵,不过是大田里的庄稼苗儿。萝卜苗儿、油菜苗儿、红薯秧苗儿,这些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吃的蔬菜。荞麦芽、芝麻苗儿,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棉花苗儿和大麦苗儿却鲜有人吃,我倒是吃过,味道也不错。

黄豆、黑豆、绿黄豆、大紫豆,发十字叶就不好吃了,涩。红豆、红小豆、绿豆,发十字叶还可以吃,再大些,也会涩喇喇的难以下咽。豆类的种子粒儿大,摇耧撒种好把握,不稀不稠,不需要间苗儿。要吃,只能吃收割后落在地里的豆儿子发的芽,胖乎乎的看着喜人,随便捡回家炒了吃。

时兴吃豌豆苗儿,也是近些年的事儿。吃的人大多不知道,大灾之年,豌豆秧曾经活人无数。有史以来,庄稼人都把豌豆看得非常金贵,吃秧,不吃苗儿。现在城里人吃豌豆苗,清炒、拌香干儿、煎蛋饼、做汤,一棵豆苗要配上培根、桃仁种种好食材,讲究膳食价值,比山珍海味还招人待见。如果只用清水煮煮,放几粒盐,肯定没人吃……

蚕豆苗儿长到一拃高,连嫩茎采下来,开水一焯,颜色变黑,看上去像芝麻叶儿,浇蒜汁儿调调,很好吃。在中原,蚕豆是地头、田埂上的点缀,不是大田里的庄稼,真正吃过蚕豆苗儿的人不多。

芝麻出土一窝蜂,得间苗儿。给芝麻间苗儿不用下多大力气,拿个小耘锄,轻提轻拉,留大去小,小心不伤到根就行了。一晌活干下来,计工分之外,还有一堆芝麻苗儿的收获。芝麻苗儿嫩,不能像芝麻叶一样扣着锅盖大火蒸。先去掉根儿,搁泥土地上揉揉,揉死性了,洗净,开水锅里过一下,赶快捞出来,调凉菜吃,入口即化,又滑又香,比芝麻叶好吃多了。

荞麦苗儿南阳人叫荞麦芽,茎秆儿嫩红,叶子有点像小一号的红薯叶。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吃荞麦芽发陈病(落下根儿的老病),信的人就不吃。我有一位远房姑父,眼睛近视,啥东西都得趴上去看。每次来我们村走亲戚,就会被大人孩子取笑。这位近视姑父有个和荞麦相关的段子,至今难忘:

有一年中秋节,姑父走完亲戚回家,到半路又狼狈不堪地跑了回来,后面撵来一群怒气冲冲的汉子,非打他不可。原来他想抄近路,走着走着迷路了,绕到一大块开花的荞麦地边,满眼白茫茫,心想是小河发大水了吧?他就把裤子一脱,准备趟过去。也是该他倒霉,刚好有一群姑娘媳妇下地干活儿路过荞麦地,看见他光着下身搂住上衣往前走,吓得一边往回跑,一边喊着抓流氓……其实这个段子并不是村里人的原创,只不过是拿姑父耍着玩的一个桥段。

荞麦芽也是头年收割落在地里的种子到来年出的苗儿。记得有一次薅荞麦芽,正是小麦黄梢的时候,回家时遇上大雨,我光着脚捂住头,顺着麦田间的小路跟头流水往家跑。一棵倒在地上的麦子正好卡在脚趾缝里,利刃一样割开好深一道口子,写到这里,尖锐的痛感犹在。

荞麦芽实在好吃,好吃到祖母不管发不发陈病,只要一长出来,就让我一篮子一篮子往家薅。凉拌、清炒、蒸花卷儿菜馍,焯焯拌凉面条儿,吃了又吃。口感有点像鸡冠菜,比鸡冠菜味厚,比小白菜儿细软鲜嫩。现在才知道,荞麦芽含有多种脂肪酸,还含有镁、铬等微量元素,不但味美,还有降压、降脂、降血糖的妙用。

花生苗儿长在收过的花生地里,只要种花生就有。那时还没有用手一薅就能成嘟噜拔出花生果的改良品种,收花生很难刨净。一落雨,地里青茫茫一片都是花生苗,带着叶炒着吃,不放油也很香。

棉花苗的吃法和其他庄稼苗一样,焯一下热炒凉拌都行,要不是遇见灾荒,没人知道它好吃。

谷禾类只有大麦苗儿可以吃。大麦苗儿看上去和大燕麦苗儿差不多,只是叶宽些,绿得深些。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燕麦被剜得只剩小的了,人们看见大麦苗儿和大燕麦长得差不多,就偷偷剜了吃。滚水焯焯也不用凉水泡,比大燕麦甜,也比大燕麦好嚼。

谷子苗儿、高粱苗儿、玉米苗儿、稻谷苗儿是不能吃的,到现在也没见过有人吃。

出处:河南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