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意想不到的沉默杀手!
玉米通常被人们被誉为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保健作用最好。
而在畜禽饲料中玉米是能量饲料之王,在配合饲料中所占比例通常在50%以上。
正好现阶段正值新玉米的收获和上市期,其实,新玉米在畜禽饲料应用中真不如我们想象中完美,反而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如果利用不当,畜禽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影响,如采食量下降、腹泻、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等。

那么新玉米有哪些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新玉米是如何危害畜禽?
- 新玉米富含抗性淀粉,不易消化
玉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可达到淀粉总量的约10%。抗性淀粉在小肠中无法充分消化利用,但在大肠中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并产生毒素,从而导致养殖动物患上腹泻。
由于抗性淀粉难以消化,新玉米的能量值降低。当饲料能量不足时,动物机体会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然而,蛋白质代谢会产生有毒的尿酸盐,导致动物体内pH值变化,抵抗力下降,刺激动物肠道引发肠炎下痢和消化不良。同时,增加了动物患上痛风的风险。
- 新玉米含有植酸,影响矿物质吸收
像所有其他谷物一样,玉米也含有植酸,影响机体对钙、铁、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更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为膳食纤维和植酸会和矿物质,在胃酸低的情况下,基本上无法溶解。
- 新玉米易霉变,影响动物健康
玉米很容易受到黄曲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黄曲霉菌毒素的毒性极强,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出10倍,比砒霜高出68倍,被认为是当前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
如果新鲜的玉米发生霉变,它的饲用价值将会降低,因为动物食用后会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等一系列不良症状。

- 新玉米水份含量高,营养价值降低
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较高,如果水份过多会使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相对降低,特别是降低饲料中有效能值,导致动物采食量增加,料蛋比或料肉比升高。
写了这么多,主要是告诉大家新玉米在饲料应用中的危害,因为它真不是啥营养价值高的原料,维生素、矿物质都少得可怜,淀粉却不少,还会刺激肠胃。
但是由于新玉米的价格相对便宜且采购方便,很多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开始收购和使用新玉米,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定就会出现养殖问题。
如果真的想使用新玉米,那该如何科学使用?
- 适度陈化
新玉米在后熟化过程中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会减少,各种营养成分更趋于稳定,但是呼吸作用仍在进行,这个阶段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脂肪酸含量最低,玉米的后熟化时间需要在1个月以上。
- 陈玉米应用到新玉米应用要有过渡期
未过渡直接替换新玉米会对日粮适口性造成影响,新玉米可以与高品质的陈玉米混合过渡使
用,逐渐增加新玉米的使用量,减少新玉米对动物的应激,过渡期至少半个月以上。
- 及时进行配方调整
饲料配方中使用新玉米时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水分含量,计算配方中实际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调整能量平衡,并对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平衡;抗性淀粉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淀粉酶来提高抗性淀粉的消化率;有效补充能值,适量添加油脂或葡萄糖,添加适量葡萄糖,补充能量的效果会更好。
- 添加胆汁酸,减少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
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这种物质是胆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中。胆汁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分解内毒素的有效能力,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积累的霉菌毒素,并同时修复受损肝脏,增强其解毒和排毒功能。此外,它还能调节脂肪代谢,并维护肝肠稳态和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胆汁酸的添加还有助于增强肠道的吸收能力,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帮助动物机体更好地利用脂肪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和生物活动。
不仅如此,由于胆汁酸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它还能帮助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病原菌的滋生,从而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胆汁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细胞氧化损伤,保护肝脏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4IkOozzAMoZre91VQkBK5w
2、施文瑞,周凡,孟庆辉等.胆汁酸的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研究,2023,46(15):167-172.DOI: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3.15.033.
3、曲杨燕.新玉米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蛋鸡饲料中应用的质量控制[J].饲料博览,2021(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