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真正好的玉米品种,不足15%
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先看一张截图:

这是番兴明研究员的科技讲座的数据:玉米种植面积的85%属于几十年前的老品种以及衍生品种。

也就是说:当前创新的玉米品种所占比例不到15%——就算是“创新型品种”,也分表现好的、表现赖的、表现一般的三种类型。
而且,据《南方农村报》新媒体账号的采访报道:二十多前的两个老品种依然是育种人员“改来改去”,不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需求方向。


还有,杨利华研究员的文章提醒:大多数玉米品种容易发生“腐霉菌茎腐病”——玉米后期不能正常成熟的“早衰”。


也就是说,只要不能坚持到10月上旬“活秆成熟”的玉米,都涉嫌早衰。轻者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过半。



选择真正好的玉米品种,注意几个“排除法”选择技巧:
1)苞叶短,果穗容易包不住顶部(#玉米苞叶短##玉米果穗包不住#),基本上都是育种者“急功近利”,直接或者间接地采用了美系品种种质。不要忘了,那是上世纪育成的品种啊,现在是21世纪——全球变暖,越来越极端高温的天气,需要玉米品种的“与时俱进”。
2)“轴细、粒深”是落后的代名词了——因为,那是过去育种的资源“花丝细、花粉颗粒小”的表现特征,耐热玉米需要【筒型穗】、【宽籽粒】、【容重高】、【蛋白质含量高】且【淀粉含量低】。
因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越来越高——容易穗腐;蛋白质含量越来越低——产量不稳,容易减产(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成正比)。最好审定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大于11.5%,或者籽粒容重800克/升以上。



3)玉米单株应该具备“边行优势”——单株增产率在30%以上,避免“棒槌怎么也长不大”的品种(根系不发达,属于“资源浪费型”品种)。要求密植不空棵,稀植或者“边行”的棒槌可以增大到130%至150%。这样的品种抗灾能力强,特别是抗倒能力突出。

4)审定的“双倒率”(倒伏率、倒折率)应该不超过1%,以低于0.5%为最好。
5)品种至少要同时“抗三病”:抗茎腐病+抗锈病+抗穗腐,缺一不可。

6)品种不能容易“招虫子”,蚜虫发生概率大,或者玉米螟发生程度大于其它品种,都应该排除掉。
7)品种的瘤黑粉病发生概率不能高于普通品种。
8)抗旱能力强——同一地块,多个品种对比,在每亩只用肥30公斤的前提下,排除90%以上的品种,只留其中表现最好的1—3个就行。一定要记住,特殊管理的观摩田就是“专门为了忽悠你”,只有多个品种对比才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