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挟暴雨突袭,玉米区遭受内涝面临青枯病危机,种植户如何防治
近段时间大雨连绵的天气,好多农民朋友也充满了无奈,因为挺过了台风暴雨,又迎来玉米“青枯病”高发期。众所周知,八月立秋后,玉米正式进入生长后期。此一时期,玉米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尤以“青枯病”为甚。“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导致玉米整株很快青枯**的突发性土传真菌病害,是玉米植株在生长中后期常见的病害。
青枯病可以说是玉米的克星,是玉米中后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一种病害。一是因为青枯病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特别严重时将高达80%以上;二是青枯病发病迅速,一旦感染,很快就会造成植株急剧死亡,慢则5—10天,快的仅需2—3天。

玉米青枯病发病特征类型
1.青枯型(急性型)。青枯型发病快,历期短(2—3天),严重时发病率高达80%以上,因此也被称为“急性型”发病。发病后,玉米叶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形与霜打状相似。紧接着,玉米根茎从底部第一节间开始向上腐烂,直至全株腐烂。
2.黄枯型(慢性型)。相对于青枯型的极速发病,黄枯型则被称为“慢性型”发病(5—10天)。发病后,玉米叶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历时相对较长。紧接着,根系发病,开始时是局部产生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玉米根系,最后导致玉米全根被腐蚀、变空心。
玉米植株发病具体特征
1.玉米根、茎。青枯型:发病后,玉米根茎从底部第一节间开始向上腐烂,根和茎逐渐变褐色,直至全株腐烂;黄枯型:发病后,玉米根系先是局部产生淡褐色病斑,根部须根和根毛减少,后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玉米根系,最后导致玉米全根被腐蚀、变空心,玉米杆伴有中空现象,直至完全空心。
2.玉米叶。青枯型:发病后,玉米叶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形似开水烫过;黄枯型:发病后,从玉米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直至整个玉米叶片枯死,同样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只是历时相对较长。

3.玉米穗。青枯病一般在玉米进入灌浆期至乳熟期发生,因此发病愈早,对玉米质量和产量影响愈大,越是到生长后期,病情越严重。如果玉米青枯病发生时,玉米杆、根等内部组织已经腐烂坏死,甚至全株干枯,此时不能结穗。如果玉米青枯病发生时,已经结穗(未完全成熟),玉米病株果穗下垂,果穗成长不饱满,造成减产。如果玉米青枯病发生时,已经结穗,玉米病株果穗苞叶干枯,玉米籽粒干瘪。

玉米青枯病防御措施
玉米青枯病发病迅猛,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剂可以解决此病害爆发带来的危害,所以提前预防非常关键。
1.减少菌源。玉米青枯病病菌从根部侵入,与其后期治理,不如从减少菌源开始防御。已经发生过玉米青枯病的农田,不要再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可将病株集中烧毁并对土壤进行深翻减少田间菌源量,清除病残体。
2.种植抗病品种。在选玉米种子方面,一定要通过正渠道,选择抗病耐病品种。例如选择使用抗病品种如:泛玉6号、郑单958等品种。如果自己今年已经发生玉米青枯病,所预留次年种植的玉米种子或许已经隐藏该病害,不建议使用。
3.控制栽种密度。控制玉米植株间距,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这样也有利于通风、透光、排水。
4.适当增施钾、锌肥。有机肥料与复合肥相结合,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可以保持土地肥力,增强玉米抗病能力,避免偏施氮肥。
5.防治虫害。玉米青枯病病菌从玉米根部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因此要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等害虫所造成的伤口,减少病菌入侵机会。

玉米青枯病治理措施
一旦发现玉米青枯病病株,就要尽早控制,减轻病害。
物理控制。(1)在7.8月大雨或暴雨天气前,提前给农田开沟,方便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2)发病初期,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摘除茎基部2—3片叶子,减少病菌传播。(3)玉米根部发病时,及时将四周的土扒开,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如果挺过发病期,再培好土。
药剂治理。(1)提前防治。例如: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喷1次,连续喷2次;(2)发生初期(病株较少)。例如: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来源:玉米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