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大蒜干尖黄叶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大蒜干尖黄叶的原因

1.连年重茬种植。大蒜长期连作重茬之后,土壤中连年积累的有害生物较多,各种病原菌和害虫虫源基数增多,病虫害相应发生加重,土壤养分非均衡消耗,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植株长势弱、抗逆能力下降、叶片发黄、产量低、品质差。调查发现,新茬大蒜黄叶干尖发生轻,而重茬发生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生越重。

2.正常生理现象。在大蒜生长“烂母”期,植株生长迅速,需要的养分增加,而种蒜内营养消耗已尽,这时大蒜生长依靠根系吸收营养。在由蒜母供应营养转为根系吸收营养的过程中,蒜苗营养青黄不接,供需不平衡便出现黄叶,颜色由浅至深,直至干尖产生。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植株下部1~4片叶上出现,红皮蒜在6叶期发生,白皮蒜在10叶期发生。

3.气候影响。大蒜是冷凉蔬菜,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16℃,当气温达到26℃以上时,叶片呼吸旺盛,水分蒸腾大,养分消耗多,这时在植株上部叶片顶端产生黄叶,从叶尖向基部逐步发展,进而出现干尖。如遇干热风,对叶片危害更重,发生越早,危害越重。

4.栽培措施影响。大蒜的根系喜湿,须根分布范围小,对水肥要求较高,土壤过干或过湿、肥力不足,均极易出现黄叶干尖。另外,种植密度过大,缺乏氮、钾肥料也易出现黄叶干尖现象。该原因产生的黄叶干尖在生产上较普遍,常在植株上部叶片发生。

5.大蒜退化和病毒病。由于大蒜长期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造成蒜种退化,生长势降低,抵抗病害能力及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下降,易产生黄叶,出现早衰,严重影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和品质。

6.病虫害危害。叶枯病、软腐病、紫斑病、霜霉病发生和根蛆、蓟马、潜叶蝇、蛴螬为害也会造成黄叶干尖。蒜蛆是大蒜的主要虫害,常蛀食大蒜植株假茎,引起组织腐烂,叶片枯黄、萎蔫,严重时植株成片死亡。

7.其他原因。土壤缺乏氮、钾元素以及除草剂药害易发生黄叶干尖。

防治措施

1.轮作换茬。合理轮作换茬,能减少害虫、菌源积累。在轮作中要避免选用葱、韭菜、洋葱茬口种植,可与瓜类、豆类、茄果类、玉米等作物轮作。

2.优选蒜种。种瓣大,则贮藏营养多,长出的幼苗健壮、抗逆性强、蒜薹粗、蒜头大、产量高、品质优。此外,还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的脱毒大蒜。

3.适期播种。在气温20~22℃时播种。

4.科学配方施肥。播前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尿素20千克,或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50千克和硫酸钾15千克。春季大蒜返青后,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顺水冲施尿素15千克左右,以促茎叶生长。此外,在大蒜进入蒜薹及蒜头形成期,视植株长势结合浇水再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5~20千克。

5.防治蒜蛆及预防病害。当根部已发生蛆害时,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蒜苗生长前期,定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抗逆性。

6.中耕散墒。土壤湿度大时,对畦沟要中耕散墒,改善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其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此外,对土壤湿度不大的田块,在土壤夜冻日消时,浇1次封冻水,浇水后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以利于安全越冬,减轻黄叶、干尖现象。

(火爆农资招商网/文;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