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八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电商平台所提供的食品购买服务。目前的电商平台之多,里面的门店也是不计其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自己想要的食品
一、依政治献金法(下称本法)第7条第1项第7款规定,外国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或主要成员为外国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之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不得捐赠政治献金。同法条第3项规定,第1项第7款所定主要成员,包括担任本国团体或法人之董事长职务;占本国团体或法人之董事、监察人、执行业务或代表公司之股东等各项职务总名额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者。次查,本法第8条规定,政党、政治团体及拟参选人不得收受前条所定得捐赠者以外对象之政治献金,合先叙明
(一)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是法定义务,不以相对方是否同意为前提。《税收征管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多选 21.下列各项中会计核算办法,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ABCDE 22.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债基本特征的有( 23.下列各项中,会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变动的有(ABDE 24.下列账户中,属于调整账户的有( 25.编制财务报表之前,账项调整的主要内容有( 26.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基础的有( 27.下列关于银行存款日记账表述正确的有(ABCD 28.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有(AB (一)按照本法第二章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二)按照本法第三章的规定,实行会计监督; (三)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四)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30.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BDE 会计核算专门方法七种1、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3、复式记账;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务清查;7、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告。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哪些?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经现场监测、检查,你单位14㎡竖炉本体下方、10㎡竖炉本体下方、炼铁一期布料小车下方的无组织排放颗粒物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上述行为有现场检查(勘察)笔录、调查询问笔录、监测报告等证据为凭。 你单位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之规定
给劳动合同法下的用人单位的一封信(1) 《劳动合同法》将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对用人单位而言,它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呢?现在媒体上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对用人单位而言是个坏消息,但是我的观点是,只要用人单位严格按照法规办事,提高证据和程序意识,操作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对用人单位的利好消息.因为劳动合同法新赋予了用人单位很大的权利,现分析如下: 一、为了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促进创新、促进公平竞争,新规定了竞业限制制度。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对用人单位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甚至是生死攸关的作用,核心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很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劳动合同法》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单位犯罪中是否只处罚单位,而不处罚单位的负责人? 根据《刑法》第31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可见还会涉及单位的负责人
《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是一部与老百姓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也是一部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其通过加大对劳动者保护力度,加重用人单位违法成本等方式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由于《劳动合同法》篇幅较长,无法一一列举解读,下面仅就该法的十一个要点予以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