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
美艳长老的先生,郑景祥弟兄于4月18日凌晨蒙主恩召,订于5月10日(星期六)上午11点,在第二殡仪馆怀亲厅举行告别礼拜,礼拜后将火化并回埔里安葬于家族墓园,愿主安慰遗族。 暑假夏季学校订于7月8(二)~12日(六)举行,星期二~星期五为下午1点~5点30分,星期六为出外郊游活动。服事内容:带动唱、带游戏、讲故事、分组老师等,意者请向秀如执事、爱玉姊妹、陈志聪牧师报名
为寻找一处清幽的创作环境,并让雕塑作品美化自家庭园,十五年前在南投县草屯镇九九峰对面购置两公顷的山坡地,十多年来自行设计,植栽园区,规划出属于自己的雕塑公园。园区景观背山依水,两旁是由樟树及雕像交织而成。闲暇时王英信还会充当导游解说员,为艺术同好解说作品内涵,让民众在大自然中与雕塑作品做最直接的对话
通霄数位机会中心(通霄DOC)于106年设立,由苗栗县乡野生活美学协会申请承办,DOC设置于邻海旁的新埔里活动中心二楼,活动社区闲置空间,为地方乡里民众打造数位学习、文化教育的重要据点,推广数位学习、乐活运用,提供免费的数位服务与学习资源,带动整个社区资讯提升以及创造多元发展的机会,服务偏乡民众。 通霄镇内镇内设有高职一所、国中五所、小学十所。DOC所在之新埔里,总人口数1432名,国中小学生66人,新住民8人,原住民4人,中高龄(50岁以上) 458人,人口老化严重,年轻人离乡到外地工作居多
▲梨山是大台的世外桃源!翠绿山头更显娇媚,暮色令人为之醉心。 梨山是世外桃源!每年七月起水蜜桃盛产季节,翠绿的山头更显娇媚。台中市府为推广梨山水蜜桃,本周六、周日将于梨山办理观光及农产展售活动,邀请民众上山避暑,品尝鲜美的水果、观赏丰富的自然生态尽情“森”呼吸
从水里坐计程车到埔里大概要多少钱啊?? 然后4个人坐计程车比较便宜还是做公车呢?? 可爱的版主你好!香萍为你解答如下: 从水里若搭南投客运到埔里的单人票价是138元, 班车时刻是早上9点40分、中午12点、下午3点、5点半,车程约80分钟。若四人票价合计552元。南投客运的班车会经九族文化村再到埔里
显化一: 金叶公司董事长叶*雄先生,因中风送至万芳医院,不省人事,脑部手术二天尚未醒来,医生说:“叶先生病情严重,如能救醒,也是植物人!”其家人忧心如焚,不知该如何是好,幸逢钟坛主炳麟带叶太太到台北光明佛堂求上清茶,叶太太回到医院后,用棉花棒沾上清茶涂在叶先生嘴唇上,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叶先生突然醒来,手脚都能动,其家人心中非常感谢仙佛拨机。 显化二: 民国九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凌飞鹏公司董事长钟*富先生,骑车在埔里爱兰桥突然昏倒,车撞到桥墩送至埔里荣民医院,经医师诊断为右脚断二处,右手臂断一处,需立即开刀,送至手术房时钟先生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心脏衰竭后转院至台中,中国医药学院,在加护病房时钟坛主心急如焚,即到崇正学院求上清茶,钟先生喝后第二天,情况好转,呼吸稳定后,即安排手术,将手脚断处接回去。其家人非常感谢仙佛帮忙
近年来由于观光产业的蓬勃发展,国人对于旅游方式已逐渐由走马看花转变为深度旅游之形式。而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育与永续观光议题的重视,生态旅游的观念在近年来也慢慢发展为国内旅游市场的新兴活动。但应如何在开发与永续之间取得平衡,则一直是各地区推动生态旅游时的关键问题
按“下列之人,不得为遗嘱见证人:一、未成年人。二、受监护或辅助宣告之人。三、继承人及其配偶或其直系血亲
由南投县导览解说协会主办的纸是游戏场活动,在桃米里的亲水公园登场,活动策划人陈巨凯表示,造纸是埔里镇早期非常重要的文化,这次举办这个活动,也是要让镇民了解到当初埔里造只要的荣景,也透过12个闯关的关卡,让家长与小朋友能够对纸有更深的认识,进而能够来让埔里造纸文化能够延续发展。 埔里镇从早期到现在就是台湾造纸的重镇,尤其近年来造纸技术不断的进步,埔里镇的造纸厂,甚至能够将造纸技术运用到手机元件当中,这次能够在桃米里亲水公园举办这个活动,也是非常深具意义,也希望往后也能够有更多结合产业的活动来举办,帮助地方产业的行销。 将埔里早期最重要的造纸文化,透过闯关活动的举办,让乡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也希望借由活动的举办,除了能够让在地人对于造纸文化有更深的认同之外,也能够借此行销埔里的造纸文化,进而帮助地方观光的发展
921大地震后,因着偏乡老人开始出现灾后创伤症候群,埔基医院发现除了紧急医疗工作外,社区仍有许多需要关怀的角落,于是在2000年7月就地于重灾区埔里成立“愚人之友基金会”,以关怀偏乡老人、身心障碍者、原住民、妇女、儿童等为己任,将被动的医疗照护,延伸至主动服务的关怀照顾,也因为这样的过程,愚人得以更早进入社区照顾领域,在台湾长照体系正要发展前,率先踏出第一步。 服务范围幅员辽阔,以埔里为中心,涵盖国姓乡、鱼池乡、仁爱乡、信义乡、水里乡,约十八万人口。尽管地广人稀加深服务输送的困难,尽管城乡资源永远存在落差,但本着服侍关怀的精神,力行耶稣爱邻如己的教训,在代价与计算之前,愚人永远只看见需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