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之
1、立德:修身明德、诚信友善。“德”指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礼记•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为落实学院内涵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8月10日下午,学院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邀请滨州职业学院傅智端教授为学院教师做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题培训。院长马培安主持会议,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系主任、书记和全体教师等共计200余人参加培训。 会上,傅智端教授以《专业定位优化与课程体系重构》为题,从背景与政策导向、调研与岗位分析、能力与课程体系和说专业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内容充实、实用性强,对2022级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学院下一步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厚德”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院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高尚人格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底蕴。 “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希望学子们能知行合一、博学践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以此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法宝。 “致远”取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人生要有明确方向,需致力于远大理想,事业抱负,以此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博学精术: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医疗工作者要主动钻研学习业务知识,做到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精术要求医疗工作者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并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明德至善: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释义:明代儒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谓“知行合一”,不仅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中山大学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
修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原意为“美好”,下引申为进修、培养。“德”指道德品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辍而进,未来可期。” ——《荀子·修身》 推行标准化管理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运营事业部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标准化表彰会议’ 在运营事业部各级领导及各运营站的积极推动下,2021年上半年,各运营站点在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与突 一日的时光其实是一段完美俱足的生命,每一刹那都自有其美丽。 ——张晓风最美旅途 如约而至‘公司组织“ds真人之星”旅游活动’ 为表彰优秀员工取得的成绩,鼓励大家在工作 运营事业部月刊2021年 第06期 总第15期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2019年11月15日下午,生命学院党委党委书记唐玉生在友谊校区西馆XB102为学生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唐玉生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大学学习”为主题,从“伟人谈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唐玉生借用***、***等领袖的学习态度和理念,启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励学生要以兴趣为出发点,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并将学习的精神持之以恒,方能从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y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