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发布者:张立江发布时间:2023-01-19浏览次数:354 近日,我院牛继南老师受邀担任粘土矿物领域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Clay Science》编委。《Applied Clay Science》1985年创刊于荷兰,隶属于Elsevier出版集团,是一本聚焦于粘土矿物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质量学术期刊。目前,本刊在Mineralogy(矿物学)、Mineral(矿物)、Clay(粘土)类非综述期刊中,影响因子均排名第1
各位同学: 根据《新葡萄京娱乐场8455奖学金管理规定》(北理工发[2017]30号文)中关于徐特立奖学金评选方式及奖励标准的规定,结合近几年徐特立奖学金评审工作实际,为了更好地做好我校最高荣誉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自2018年起,徐特立奖学金调整为每年4-5月份评选,学生参评材料为现在学制内至今取得的成绩和成果。2018年徐特立奖学金的评选推荐工作即日启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徐特立奖学金是我校最高荣誉奖学金,是为了鼓励学生加强学术理论、科技发明等方面研究创新,全面发展并勇争一流而设立的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新葡萄京娱乐场8455的本科生、研究生中的优异学生。 该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20人(含本科生10人、硕士生5人、博士生5人),奖励标准为每人50000元
划界问题(英语:demarcation problem)是科学哲学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如何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形而上学以及文学、艺术、信仰等其他非科学)的划界标准。[1][2][3][4]卡尔·波普尔称其为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 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者发展出的证实主义(英语:verificationism)理论认为可证实性是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今天,二十一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齐聚Google山景城总部,欢庆他们的杰出成就,并在2012 Google科学挑战赛(Google Science Fair)决赛现场向评审团展示他们的参赛项目。 这15个优秀的项目是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参赛项目中筛选出来的,其课题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癌症研究、垂直农业、三维电子以及痴呆症等。所有选手都很优秀,我们选出了不同年龄组的获奖项目: 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Google以及科学挑战赛合作伙伴 —— 包括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乐高(LEGO)、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和《科学美国人》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提供的奖励
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 男,1945年11月生,福建福州人。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4日在济南召开,对为山东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表彰和重金奖励。 4月4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举行,共授予195项成果(个人)省科学技术奖。我市66项成果获奖,占全省的33.8%,其中最高奖1人,一等奖11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17项,获奖项目中企业主持完成17项,较去年增长89%
个人介绍: 地球空间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副研究员。2011年获得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时空GIS、交通GIS、时空数据挖掘、时间地理学、信息通讯技术与虚拟地理学等
[ 作者:张志刚 来源:海洋工程学院 浏览:168 录入时间:2020年06月21日 ] 近日,海洋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志刚在宽频带海上隐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形成文章《Broadband cloaking of multiple truncated cylinders in water waves using the arrangement defects》,2020年6月在线发表在流体物理顶级刊物《Physics of Fluids》上。该期刊为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IP)主办的流体力学领域权威期刊,主要收录流体机理研究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2014年实验室共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级与省部级及委局级等项目或课题共42项,在研科研项目经费16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主持天津科委等省部级项目9项,主持天津教委等委局级横向课题16项。 2014年实验室累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篇(一区2篇,二区11篇)、EI收录2篇,学科级及核心期刊等22篇出版论著1部;在申请专利13项
变形金刚?那还不够炫拉,在此为您介绍“筋肉”机器人~ 印象中,机器人总是以电路和硬质的关节、骨架组成,透过电路讯号完成机器操作;而现在, 新一代的生物机器即将颠覆你的想像!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Rashid Bashir团队,在近期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款利用生物肌肉与3D打印骨架组合而成的“筋肉”机器人[1]。 这已经不是Bashir的团队第一次发表生物性机器人,作为此领域的先驱,他们一直致力于发展微型生物性机器人(小于1公分),希望能应用在药物输送、标靶治疗上。过去他们曾使用鼠类的心脏细胞作为马达来驱动3D打印制成的骨架,使其能够完成走路的动作,但是由于该细胞会自主收缩,造成设计者无法有效控制运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