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
新华社武汉1月18日电(记者王贤)“2019年春运期间,长江干线客流量将达到1104万人次,计划投入普通客船29艘、载货汽车滚装船37艘、渡船622艘,各地港航部门还将根据旅客出行需求,科学调度客船发班频次,择机增开加班船,确保运力供应。”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长江干线2019年春运暨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的。 长江海事局副局长李江介绍,长江干线1104万人次客流量中,预计渡运达1099万人次,汽车滚装、中短途客运和旅游船客流仅5万人次,中短途客船进一步萎缩,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和四川境内
本文摘要:9月15日,长江三峡大坝今年175米实验性蓄水转入第6天,坝前水位下降至162.33米,上游和中游航道条件较好,长江航运转入一年中的黄金季,三峡船闸双线五级满负荷运营,当天有数42艘船舶安全性通过船闸。据理解,今年前8个月,在北线船闸计划性停运检修40天的情况下,三峡船闸通过量8720万吨,同比快速增长4.8%,三峡工程航运效益更进一步获释。 9月15日,长江三峡大坝今年175米实验性蓄水转入第6天,坝前水位下降至162.33米,上游和中游航道条件较好,长江航运转入一年中的黄金季,三峡船闸双线五级满负荷运营,当天有数42艘船舶安全性通过船闸
6月15日,国内首艘绿色智能标准三峡“130型”散货运输示范船在宜昌鑫汇船舶修造有限企业开建。 据先容,该船船长129.98米、船宽16.20米,型深6.98米,设计吃水5.98米、设计航速10节,采用油气电混合动力,配备2台990kW双燃料主机和200kWh锂电池,下水时主机驱动螺旋桨,同时通过轴带发电机给锂电池充电,洪水期上水时主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螺旋桨,船闸内电推低速飞行。该船具有垂直首、外旋双尾鳍线型,具有低阻、抗砰击、低推力减额、高推进效率的特点,是长江三峡过闸船舶中首艘油/气电混合动力推进的船舶,排放降低30%以上
交通指南:由遵义余庆客车,约2个小时。 位于余庆境内总投资158亿元(含23亿通航船闸),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构皮滩水电站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是贵州省和乌江干流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大坝是亚洲喀斯特岩溶地貌第一高坝。其规模之大已超过长江上的葛洲坝电站(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胡日金同志:主持中心党委和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人事、机构编制、工资社保、职称教育、政策法规、机要保密、公文处理、政务公开、政务信息、绩效管理、**、行政后勤、财务、内部审计、部门预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规划计划、水运项目建设,以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人事科、办公室、财务审计科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获悉:今年1月,三峡枢纽通航货运量达1336万余吨,创三峡枢纽航运1月份货运量新纪录,其中三峡船闸货运量为1322万余吨,为投运20年来1月份货运量最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以上。春节假期,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304.71万吨,同比增长14.20%。 三峡船闸、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通航建筑物,在促进航运相关产业发展、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4月28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举行北运河通航疏浚工程启动仪式。随着礼炮鸣放,清淤疏浚船缓缓下水,工程车辆鸣笛启动赴工程现场,北运河香河段旅游通航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市委副书记李龙出席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启动
海河港口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决战四季度动员誓师大会部署,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决战年终蓄力赋能。10月21日至23日,公司在八里湾船闸组织开展“凝心聚力 打造铁军”第一届团队建设活动。 本次活动包含拓展训练、职场礼仪、公文知识讲座、人力资源培训、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内容,既锻炼了员工体魄、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又加强了理论知识宣贯、提高个人从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bob官方app下载中国交通建设(01800)发布公告,2022年公司附属公司在中标参与平陆运河航道工程的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先导工程建设以来,于近期公司附属公司再次中标平陆运河的跨河桥梁、航运枢纽工程、船闸、航道等重要项目。 项目中标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199.21亿元,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1%。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项目建成后,将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培养青年员工创新思维,激发青年员工创新动能,按照公司2022年“科技月”活动安排部署,11月9日,公司举行了第三届青年“五小”创新创效暨“微创新”终审答辩大赛。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金波,总工程师王炜正出席活动。 来自公司各单位的11组参赛选手分别围绕工程设计、施工、装备、信息化、环保等领域,通过PPT方式对项目的创新成果、实际应用和商业价值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