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仪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海淀区地震局震害防御科制作的《防震减灾》视频课程已由海淀教科院发布于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的“综合资源”栏目中。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多学一份自救知识就多一份生命保障
日本福岛县渔会表示,22日在福岛县外海,所捕获的鱼类,辐射物质超标,已决定停止这种鱼类出货,这是日本时隔2年再度检查出鱼类辐射物质超标。 日本NHK报导,根据福岛县渔会,22日在新地町外海8.8公里,水深24米处渔场捕获的鱼类“许氏平鲉”,检测出辐射物质超标。 福岛县研究所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这些鱼含有辐射铯的浓度,平均每公斤含有500贝克,超出日本国家食品标准值每公斤100贝克,福岛县渔会决定,在无法确定安全性前,停止许氏平鲉的出货作业
当台湾发生有感地震后,气象局发布地震报告中各地震度资讯为国内救灾、应变之重要参考依据。 现行地震震度分8级,其中5级(强震)及6级(烈震)级距区间较宽,不利区分灾情差别。此外,随科技进步,新建置之地震仪在量测的时间分辨率增加,使得仪器更敏锐,加上气象局布建之地震站愈来愈密集,原有作业使用之地震震度分级演算程序易在小规模地震时,解析到有高震度,而发布高震度地震报告,但此高震度仅出现在局部地区,且维持时间很短暂,一般不致造成灾害
关于与“地震仪”名称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候风地动仪”。 地震仪是种能够侦测大地震动、探知地震发生、测绘地震波波形,并输出震波图的仪器。当地震发生时,人类除了肉体感知震动外,如果要藉科学了解地震波具体的震动方式、震动方向、振动周期,就得利用地震仪记录地震波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0BS)是一种将检波器直接放置在海底的地震观测系统,在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中,既可以用于对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探测,也可以用于对天然地震的观测,其探测和观测结果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地壳和地幔的速度结构及板块俯冲带、海沟、海槽演化的动力学特征,也可以用于研究天然地震的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等。 宽频带,短周期,便携式等4种不同种类的OBS可供选择,满足不同工作需求; 可采集3分量的地震信号和1分量水声信号,分辨率高,一致性好; 华克山庄手机官网(简称“华克山庄”)成立于1987年,原属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1999年加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企业(国机集团),为国机集团所属全资子企业。
P波(英语:primary wave)是在地震发生时最先被地震仪记录下来的地震体波。穿越地球内部的波(例如,地震波)被称为体波。相对于体波的是表面波
上海地震科普馆建于2001年6月,经2004年上海市市政府科普实事工程的提升改造,已成为本市专业科普场馆之一,2005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该馆座落于风景优美的佘山旅游度假区,借助佘山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依托有着百年观测历史的佘山地震基准台,使地震科普知识与防震减灾宣传寓教育于休闲娱乐之中。场馆展示面积550平方米,主要由影视厅、图文展示厅、地震仪器展示厅、地震知识答题厅、张衡厅、自救互救演练厅等组成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和地球唯一的卫星,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关于月球的赞美更是不计其数。这个对地球生命繁衍有着重要作用的天体起源一直是个谜。 关于月球的起源目前有好几种假说,但是这些假说都是各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目前科学界关于月球的起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徐永明“气象局长应检讨‘预算’使用效益,而非放大属下无奈” 强台风尼伯特来袭,造成台东灾情严重,但因为北部风雨不如预期,引发气象局预测是否准确的后续讨论。气象预测无时无刻都在修正,尤其台湾有中央山脉这个变数,也会增加失准几率,但也不是说,气象局长辛在勤就不用被检讨,部属士气的低落,更需要局长一肩扛起。 要请辛在勤局长注意的是,气象局每一分预算的使用效益,都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4月23日表示,美国“洞察”号火星无人探测器可能首次捕捉到了“火星震”,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探测到“地震”。 这次火星震是由“洞察”号携带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探测和记录到的。这部由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研制的地震仪灵敏度极高,足以感知到尺度为氢原子半径的火星表面运动,记录火星震或陨石冲击引发的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