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器
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队27日在新西兰奥克兰表示,首次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顺利完成,两国科考人员借助载人潜水器到达克马德克海沟最深点。 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10月6日从中国三亚起航,10月31日自奥克兰的港口前往西南太平洋最深处超过1万米的克马德克海沟,开展首次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11月25日,科考船只完成第一航段任务,返回奥克兰的港口
近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在华南理工大学开报告会,为该校师生讲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背后的故事。他介绍,“蛟龙号”的设计团队中有许多一线设计师是刚毕业大学生!而且“蛟龙号”有六成配件是纯国产的! “7000米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的载人深潜技术已经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国际深潜界树立起了设计深度海上试验的一个新标杆。”崔维成如是说
“感觉很熟悉,像老朋友见面”,时隔一年再次为“深海勇士”号进行“体检”的无锡分院检验员付志平感慨道。 6月7日至12日,无锡分院派出胡华勇、付志平、秦建秀、谢颂华、尚延斌和王永卫六名无损检测方面的技术骨干,赴海南三亚为“深海勇士”号进行为期六天的“特别”体检。 “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第一台国产深海载人潜水器,可深入到水下4500米开展作业活动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7月21日凌晨三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蛟龙号”成功下潜。今晨5时许,蛟龙号潜水器已达4027米左右,突破去年创下的3759米纪录。 “蛟龙号”继2010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后,再次起航冲击5000米深度纪录
通过SWIFT支付成本高昂。支付成本包含银行手续费、SWIFT通道费、交易延迟损失和准备金等。由于流程涉及众多,中间参与方的手续费等居高不下,从收款方到付款方的单次交易需要25-35美金的交易费用,其中因交易时间过长造成的流动性损失占比达34%,资金运作成本占比达24%
5月23日,首次下潜人员深潜归来接受“洗礼”。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北坡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潜。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搭乘“蛟龙”号成功下潜至4811米,水中时间8小时50分,海底作业3小时11分
1月2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完成深潜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由此拉开了对该海沟系统科学考察的序幕,对全球深渊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10月6日,由中科院深海所牵头组织实施,来自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共计56名参航队员组成的深渊科考队,从三亚启航,前往克马德克海沟完成了两个航段的科考作业
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科考队员28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发现了近10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 新华社“科学”号5月28日电(记者张旭东) 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科考队员28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发现了近10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林内各种珊瑚和柱星螅等集聚生长,犹如“海底花园”一般,实属罕见
前有“蛟龙”下五洋探海,后有“禹龙”入深水测坝。 近日,由亚游手机app下载集团七〇二所牵头研制的 “禹龙号”大坝深水检测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水库示范性应用试验,达到预期目标,距离交付又了进一步! “禹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中“重大水利工程大坝深水检测及突发事件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项目的重要内容。七〇二所作为潜水器本体牵头研制单位,联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杭州华能大坝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时3年完成了该潜水器的研制
据新华网报导,正在西南印度洋继续执行科考任务的“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于当地时间4月6日凌晨顺利已完成第50次潜水器,据理解,本次任务完结之后,“潜龙二号”将步入技术升级。“潜龙二号”全名“潜龙二号”自律水下机器人。 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装备与技术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研发协会的组织实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