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化
人体的昼夜节律系统包括中央节律钟(central pacemaker)和外周节律钟(peripheral clocks)。中央节律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神经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SCN)),其通过接收光信号进而调控生理和行为的昼夜节律。外周节律钟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外周组织以及细胞中,其主要受到进食行为的影响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367 980 209 报告人简介: 张保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2020年起任青年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多糖研究,主要研究植物多糖的纳米结构形成与组装调控机理,为作物精准设计改良与生物质利用提供原创理论
前面谈论癌症的文章曾经说过, 癌症生成的过程中具有一个很有力量的武器,那就是利用身体的慢性缺氧,造成大多数的细胞能量生产不足,而导致细胞内部必须节约能源以共体时艰。细胞节约能源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利用DNA甲基化和者是DNA乙酰化(HDAC) 的作用机制,将细胞内的DNA全部缩减捆扎起来。 因此近年来另外一个新兴的生物科技制药策略,就是利用抑制DNA乙酰化(HDAC-i)的方法,将细胞的缩减DNA的特性给打开来,让原本**的一些重要基因,可以坚守他们的岗位,使细胞原来错误的复制过程,透过细胞内部自己的检核系统,而去自动销毁错误的复制成果(在这里指的是癌细胞)
维生素K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有K1、K2、K3、K4等几种形式,其中K1、K2是天然存在的,是脂溶性维生素,合成的维生素K2。而K3、K4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
用于有机化合物、染料及药品的制造 制备 工业上乙酰氯可由乙烯酮与氯化氢反应,或由乙酸钠、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制得。实验室中可由乙酸、乙酸钠或乙酸酐与各种氯化剂反应制得。作用 乙酰氯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酰化能力比乙酸酐强,广泛用于有机合成
报告时间: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下午3:30 熊兵,博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03年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前往加拿大McGill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05年底回国任职于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展基于激酶和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创新药物研究,近年来一直聚焦组蛋白乙酰化识别蛋白及甲基化修饰相关蛋白的新药靶标的确证研究及选择性抑制剂研发
贫血、腰腿疼,这样的问题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似乎不算稀奇,然而有一种血液肿瘤却悄悄地隐藏在这些不稀奇的症状背后,那就是多发性骨髓瘤。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有着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漏诊、误诊的患者并不鲜见。 提到多发性骨髓瘤,很多人感觉陌生,然而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却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高居第2位,仅次于淋巴瘤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367 980 209 张保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2020年起任青年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多糖研究,主要研究植物多糖的纳米结构形成与组装调控机理,为作物精准设计改良与生物质利用提供原创理论
维生素E(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水解产物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多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生育酚能*,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预防*,还可用于**、*、冻伤、**、*、美容等方面
报告人简介: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理事会(CNHUPO)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特聘专家,人才计划项目 人选,景杰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程仲毅博士主要致力于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如何助力蛋白质修饰依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在Cell、Mol Cell、 Nature Commun等国际利名期刊发表论文60 篇,引用3000 余次;本次报告将从植物中重要的蛋白质修饰类型出发,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乳酸化和巴豆酰化等新型酰化修饰,探讨它们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介绍这些修饰如何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