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愿
忍辱不是压抑式的修养,不是逆来顺受的忍受,而是见地的提升,般若空性的成就。很多人会误解,说这个忍辱就是要忍受,就是要压抑自己,这都是错误的。一定要有般若慧在其中,是见地的提升,根本上就没有我,哪里有忍辱之相呢?辱是受到他人的攻击辱骂,忍是自己安然不动、不以为忤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一) 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二) 般若信箱Q&A 若有关于本会的问题、建议或投稿,请寄至以下信箱: awareness@enlighten.org.tw 正觉台北讲堂将于2020年8月9日(周日)举办“大悲忏法会”。为嘉惠受疫情影响地区及不便与会之同修、亲眷、十方佛子,录制当日法会内容,复于8月23日(周日)在网络播出〈大悲忏线上法会〉,方便大众也能同沾法喜,随顺与会,礼佛拜忏!播出时间为当日上午09:00~12:00。 “大悲忏法会”系仰仗 观世音菩萨威神之力,透过深观 观世音菩萨悲愿及教示,恭诵<大悲神咒>,并于诸佛菩萨圣像前至心发露忏悔,清净身心灭除修行障碍,进而发起菩提心,令佛弟子早日契入三乘菩提法要,证悟菩提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壹、缘起: 沈美红老师乃台南县新营人。幼承庭训,温文有礼,才德兼备。自 青少年起,即刻苦向学,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并毕业于国立中兴大学法 律系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