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1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该星将与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6月11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一号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编者按:在登月的历史上,一直是美苏大国争霸,在近十年来中国开启了追赶的步伐。俄罗斯最新计划于2031年首次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之后每年实施航天员登月探测活动。2019年1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剧情: 二零一零年,国家航天局挑选了一个香港科研团队作合作伙伴,于杰教授就是团队的掌舵人,他将会为登月任务研发“相机指向系统”。 同年,研究生张宁加入,她跟几名伙伴都怀着航天梦,在于杰带领下,展开 剧情: 二零一零年,国家航天局挑选了一个香港科研团队作合作伙伴,于杰教授就是团队的掌舵人,他将会为登月任务研发“相机指向系统”。 同年,研究生张宁加入,她跟几名伙伴都怀着航天梦,在于杰带领下,成功在嫦娥三号、四号加上了香港团队的名字
报读一所院校,首先需要了解院校的教学情况,其次了解院校的招生情况,不要等院校招生满额了才找院校。以下是昆明航天学校招生情况,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昆明航天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办,直属于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院校,是国家首批云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月地转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机动,使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而摆脱月球引力,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星型卸料器今天(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着陆点全景图,是火星车尚未驶离着陆平台时,由火星车桅杆上的导航地形相机,进行360°环拍,经过校正和镶嵌拼接而成
许达哲,男,汉族,1956年9月生,湖南浏阳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84年12月至2001年11月,先后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员、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院开发部副部长、副院长、副院长兼火箭总装厂厂长、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1年11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4月24日上午10时,2022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线上举办。 国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探月工程四期今年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将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核心提示:11日,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会上表示,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中国—东盟共同发展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营、开放共赢的卫星服务网络体系,推进空间信息设施高质量、高效益持续建设与合作交流,共享“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成果。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卢羡婷、胡喆)11日,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会上表示,国家航天局将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中国—东盟共同发展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营、开放共赢的卫星服务网络体系,推进空间信息设施高质量、高效益持续建设与合作交流,共享“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成果。 吴艳华介绍,中国在轨卫星数量已累计超过200余颗,形成通信、导航、遥感、空间科学等系列,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技术融合,并广泛服务于东盟沿线国家和地区
拜能仪器讯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风云二号H星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的最后一颗业务星,将与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形成业务上的无缝衔接。同时,H星定点位置向西移动,将服务于“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