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风
记者日前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10月15日,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除CCD立体相机以外的六种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按计划陆续开展科学探测,而用于获取月球表面及“嫦娥三号”卫星备选着陆区高分辨率图像的CCD立体相机预计于10月下旬择日开机。 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了七种有效载荷,分别是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其中,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γ射线谱仪在卫星奔月期间已经开机工作
2020年5月11日-13日,太阳极轨探测项目组和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日震-星震团组召开第一次关于日震学方向在极轨探测项目中实施方案的在线讨论会,分别从极轨探测的科学目标、日震学的前沿研究、太阳系立体探测、载荷设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初步达成了合作共识。 太阳极轨探测卫星,是继我国第一颗大型综合空间太阳观测卫星ASO-S之后,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空间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国内多家兄弟单位共同提出。将首次从高角度详细得到太阳极区的磁场特征和各种活动现象,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研究太阳磁场的整体特征、太阳活动的全球分布特征和太阳风的起源与演化,深入理解太阳及日球的基本物理过程
据欧洲空间局(ESA)官方网站近日消息称,“太阳轨道飞行器”的首次测量数据已成功传达地面,向地球的国际科学家团队证实了在部署了航天器吊臂后,航天器的重要科研设备——磁力计仪器状况良好。为进一步揭开为期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磁场的产生以及太阳风粒子如何加速到很高能量等谜团做准备。 2月10日,欧空局的新型太阳探测航天器“太阳轨道飞行器”发射升空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江学者宗秋刚教授最近在希腊举行的CLUSTER卫星在轨10周年纪念大会上,荣获欧洲空间局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在全世界一千多位科学家中,仅5人获此殊荣。欧洲空间局还选出了CLUSTER卫星在轨10年来的五大“里程碑”科学成果,宗秋刚教授关于在地球磁层空间中“杀手电子”产生机制的科研成果入选
记者日前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10月15日,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除CCD立体相机以外的六种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按计划陆续开展科学探测,而用于获取月球表面及“嫦娥三号”卫星备选着陆区高分辨率图像的CCD立体相机预计于10月下旬择日开机。 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了七种有效载荷,分别是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其中,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γ射线谱仪在卫星奔月期间已经开机工作
据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月15日消息,2023年新年伊始,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英文缩写SMILE,中文昵称“微笑”卫星)的任务团队,赴欧洲空间局(欧空局)欧洲空间技术中心开展卫星初样星箭联合试验,顺利完成接口对接、卫星分离和冲击试验。“微笑”卫星赴欧圆满完成星箭联合试验,也是中欧首次实现整星联合装配与星箭试验。本次试验采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微笑”结构星与阿丽亚娜空间公司的飞行适配器和包带进行对接,欧空局及空中客车防务等参加此次联合试验
记者日前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10月15日,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除CCD立体相机以外的六种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按计划陆续开展科学探测,而用于获取月球表面及“嫦娥三号”卫星备选着陆区高分辨率图像的CCD立体相机预计于10月下旬择日开机。 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了七种有效载荷,分别是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其中,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γ射线谱仪在卫星奔月期间已经开机工作
旅行者1号最终会飞到哪里?它的结局又会怎样? 自1977年被大力神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以来,旅行者1号作为“太空旅客”已经漫游了42年。那么,这艘无人太空飞船目前飞到哪里了呢?它最终又会飞到哪里?它能飞出银河系吗?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在2012年,旅行者1号冲出太阳风层顶,进入星际空间。目前,旅行者1号距离我们大约220亿公里(20.4光时)
金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学探测结果表明,金星上不仅没有水,而且表面温度高达400摄氏度以上。作为体积、密度、质量与地球相近的“姊妹星”,金星的气候为何与地球大相径庭?其严重的“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中、奥、美三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金星上首次发现的磁场重联现象,可能是导致这颗星球缺水和高温的重要原因——该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并被列为“亮点文章”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据新华社等,由嫦娥五号所采集的部分月球样品正式交接,此次月球样本重 1731 克。这也宣示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嫦娥五号任务从工程实施转入科学研究阶段。 IT之家曾报道,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有三类用途:第一进行科学研究;第二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第三依据国际合作公约和多边双边合作协议,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方面的科学家共享,部分样品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