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
未来研究(Futures Studies亦称未来学),这门知识领域在近半世纪以来,逐渐受到重视。有意见的人或许会认为,新知识领域的出现并不代表着可以被肯定具有学术性。然而,任何新知识领域的创生、成长、与成熟,不可否认地均需要很长时间的淬炼,包括晚近的一些新兴学科或是已有完整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均是如此
【本报讯】本校行政单位师长暨同仁在李元栋副校长率领下一行71人,于1月12日前往淡江大学参访,受到淡江大学高柏园副校长、冯朝刚副校长、宛同主秘等一、二级主管热情接待。除了听取该校简报,参观该校图书馆、文缁艺术中心、海事博物馆、远距教学中心,实地观摩淡江大学各处室相关业务之运作外,下午由并张家宜校长亲自主持综合座谈会,针对教学与行政的各项政策与做法进行经验交流,以作为本校未来各项业务施行的参考。 淡江大学创校迄今,已有55年的历史,在教学与研究发展并重下,已深受各界肯定,该校以国际化、资讯化、未来化为办学理念,尤其强调未来化,开设“未来学”课程,传播先进理念,带动社会研究未来趋势的风潮,极具前瞻性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
台中一中科学实验班物理组的6位高一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于3月17日莅临本系进行学系参访活动,希望透过与大学教授的交流,对未来学涯规划能有更清楚的方向。 杨明峰系主任先简单介绍应用物理系的师资、研究方向,以及系上的研究设备。接着由陈永忠、萧锡炼、林宗欣三位老师分别介绍各自的研究领域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
【记者简妙如淡水校园报导】人资处12月3日公布106学年度教学特优教师、教学优良教师、教学优良教材及教学创新成果奖励名单。“教学特优教师”由数学系教授陈功宇、建筑系助理教授游雅婷、统计系副教授杨文、法文系教授梁蓉、外交与国际系副教授柯大卫、未来学所助理教授霍珍妮、通核中心讲师邓玉英共7位获奖。依“教师教学奖励办法”规定,每位每月奖金1万元,将于107年度岁末联欢会公开表扬及颁发奖状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
创办人张建邦博士于“全球未来学教育:创新方法、实务与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致词表示,培养具有全球发展洞察力的领导者是本校成立未来学研究所的目标。(记者陈震霆摄) 【记者曹瑜倢报导】“未来学研究所成立乃为了培养具有全球发展洞察力的领导者。”创办人张建邦博士于本周三、四(6、7日)未来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上特别指出,这也是本校今年新设未来学研究所的发展重点
【本报讯】出国扩展视野的机会来啰!未来学研究所提供3个补助名额,甄选录取者可于7月8日至10日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一年一度的“世界未来学会2011年年会”,报名自18日起至25日止。 曾修习未来学学门课程,成绩达80分以上的大学部一至三年级学生及硕士生,或正修读未来学门,获授课教师推荐者,均可参加甄选。参与2010年年会的公行四陈颐华表示,“能和各领域的外国学者齐聚一堂,参与正式的国际研讨会,是淡江学生不可错过的机会,不但能拓展视野,更认识不少外国朋友,收获良多!”详细办法可上网[URL]查询
***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光辉论断,是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指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水平的教师;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须有具备未来教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少国家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时,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或视为决定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