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
近日,中航工业计量所重点实验室的飞秒激光课题组成功研制1.03 μm掺镱光纤飞秒激光器和1.55 μm掺铒光纤飞秒激光器。这标志着计量所在腔内色散补偿光纤激光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也为实现小型化便携式的飞秒激光频率梳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基础。 光纤飞秒激光器以其小型化、便携化、风冷却、低成本和稳定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飞秒激光器,是光纤频率梳的核心种子光源,光纤频率梳已成为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础科学仪器,例如光钟的频率测量、引力波的测量、高精度绝对距离测量,导航定位以及时间频率标准传递等
报告摘要:报告将介绍短时标时域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重点介绍与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相关的暂现源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我们关于宇宙中核合成合成和生命大分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梁恩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提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广西区优秀专家
7月13日上午,物理学院在10教-A201教室举行了2019年暑期班开班仪式。参加仪式的有学校党委副书记吴尽昭教授、物理学院院长梁恩维教授、《生物物理学》授课教师贾宏博教授、周艺教授,以及参加暑期班的学生220人。开班仪式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袁涛老师主持
为推进“双一流”建设,落实“以本为本”的教育改革措施,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于2019年7月13日至21日举办了暑期讲习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给本科生授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暑期班教学工作。赵跃宇校长听取了学院关于举办暑期班的专题汇报,指示要聘好教师、真抓实干、讲究实效、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并接见了部分邀请到校授课的专家
2022年9月29日,应我校应用科学学院和科学技术研究院邀请,山西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耀辉教授在线上作了题为《量子光源的制备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应用科学学院院长林金保教授主持,我校百余名师生倾听了郑教授的学术报告。 郑耀辉教授首先从量子光源的研究背景出发,结合量子光源在引力波探测器研制过程中的应用,围绕“压缩态光场”和“纠缠态光场”两个研究内容,系统讲解了两种量子光源制备与应用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验技术,并在总结与展望中详细介绍了量子光源的应用前景
量子纠缠效应是量子技术的核心,可以退去微观粒子(如电子或原子)的个体独立性,并在彼此间建立起良好的关联性,在宏观量子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量子纠缠态极其脆弱,任何微弱的环境扰动都可以破坏掉纠缠特性。通常纠缠相关的研究都选择在低温下开展,以隔离外界环境的扰动,却也限制了纠缠的应用
11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理论物理学家、吴岳良院士以“量子-宇宙物理前沿与引力波太极计划”为题,为我校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姜凤春校长出席报告会并致辞。科研处、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150余人在学术报告厅参加本次报告会
天文学家自己都没想到,引力波探测到了迄今为人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这次合并强大、遥远,且令人困惑。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
文小刚,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 年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赴普林斯顿大学读研。文小刚在博士期间研究高能物理超弦理论,师从爱德华·威滕(E·Witten)
新华社广州3月20日电(记者王凯蕾)作为中国基础科学抢占国际空间研究制高点的标志——中国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奠基仪式。 今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有关专家预测,引力波探测研究将拉开新一轮全球太空竞争的序幕,更是大国科技实力的“大比拼”。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是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集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