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
文小刚,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 年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赴普林斯顿大学读研。文小刚在博士期间研究高能物理超弦理论,师从爱德华·威滕(E·Witten)
灵魂拍档 亦作:是姜远导演的2018年出品的大陆剧情影片,其主要演员有李俊杰 付赫安琪等,主要剧情:四个平凡普通的年轻人因为“引力波”事件获得了超能力,这引起了搞科研的黑松博士的关注。黑松博士派手下的熊家三兄弟去寻找这四个人。四个超能力者在逐渐熟练运用超能力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不断接受黑松博士以及熊家三兄弟的挑战,于是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新华社广州3月20日电(记者王凯蕾)作为中国基础科学抢占国际空间研究制高点的标志——中国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奠基仪式。 今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有关专家预测,引力波探测研究将拉开新一轮全球太空竞争的序幕,更是大国科技实力的“大比拼”。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是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集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
2022年9月29日,应我校应用科学学院和科学技术研究院邀请,山西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耀辉教授在线上作了题为《量子光源的制备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应用科学学院院长林金保教授主持,我校百余名师生倾听了郑教授的学术报告。 郑耀辉教授首先从量子光源的研究背景出发,结合量子光源在引力波探测器研制过程中的应用,围绕“压缩态光场”和“纠缠态光场”两个研究内容,系统讲解了两种量子光源制备与应用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验技术,并在总结与展望中详细介绍了量子光源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迄今的质量最大、距离最远的黑洞合并事件,并捕获到由此引发的引力波。这对黑洞远在90亿光年外,最终合并成一个质量相当于80个太阳的新黑洞。 上周六(12月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与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的一个研究小组公布四个新发现的引力波信号,它们来自四对黑洞的碰撞合并事件
在上海,EHT项目将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共同发布这一重大成果。 3年前,科学家们第一次公布了黑洞的“声音”。明天,你就能看到黑洞的真容了
近期最燃的新闻莫过于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之间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互虐也好和谐也罢,在想象力丰富的电影世界早已不是两天三天的存在。在人机大战即将落幕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十部最经典的人工智能电影
[摘要]原子钟是基于特定原子跃迁在光频波段的测量。高精度原子钟对引力的相对论效应非常灵敏,甚至可以用作引力位探测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物理学研究指出,下一代光学原子钟已经能比现有方法更精确地测量地球表面时空的引力扭曲
本次展览由宁波美术馆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同举办,共展出超过10件综合材料绘画及电镜摄影作品,通过对照物质材料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不同表现,形成艺术与科学的对话。 展览将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万物生”表现材料的自然美感,展品有《红色钟乳石》《何处惹尘埃》等;第二部分“万物融”展品包括《对峙》《当庄子遇到卡夫卡:iv》等,展现了科学与艺术、传统与创新,以及东方与西方间的交融。 第三部分“物混成”关注行动发生的场域,及其带给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影响,展品包括《静默如初:引力波》《阳光下的水母宝宝》等;第四部分“乘物游心”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东方诗意带入严谨的科学研究中,这种尝试体现在《广夏汗碱》《杜甫的野望》等作品中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FAST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