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家
研习会由校长詹德隆神父开场,欢迎与会的来宾。詹神父提到自己也是张神父 70 年代的学生,现场有许多校友、恩人和神学院同学来参加研习会。非常感谢光启社精心制作纪念影片,介绍张神父的生平,追忆张神父慈祥和蔼的音容,形容他是一位全方位的神学家,既博学又精深,是天主送给我们珍贵的礼物
谈说天地 认识离婚再婚与领圣体的问题 (嘉宾:叶泰浩神父) 本集我们请来叶泰浩神父(慈幼会) 与我们一起认识教会在婚姻、离婚、再婚的教导,与及在离婚再婚后领圣体的问题,节目中也会论及教宗方济各《爱的喜乐》论家庭之爱的宗座劝谕中对于相关议题的指引。 叶泰浩神父语录: “教宗本笃十六世曾经说过,目前在教会那么多牧民困难中,离婚再婚领圣体的问题是最困难解决的问题。” “我接触过很多在婚姻路上有困难的兄弟姊妹,其实在教会不同立场的人都很努力地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离婚再婚)的兄弟姊妹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成为中国的基督徒呢?汤姆。华森(Thomas Watson)在这本书刚开始的地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西1:22~23)。意思是我们若不是在真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我们就在那引到灭亡的路上!汤姆
塑造信仰的核心动力,从最根本的“门徒培育”做起! 五百年前,马丁路德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直到十多年后,宗教改革的脚步踏稳了,他继续关心基督教会内最基本的信徒教育。 成熟的信仰,有赖家庭和教会的共同培育,因此,路德承继天主教“信仰问答”的传统,撰写他自己版本的“信仰问答”,借由简短的问答方式,将基督信仰中最基础的内容,包括十诫、使徒信经、主祷文、洗礼与圣餐,作精简扼要的说明, 提供给父母和教会使用。 说穿了,路德早就开始写作“门徒培育”的教材! 然而,时过境迁,五百年前的“门徒培育”教材在现代教会中却沦为呆板的背诵和抽问,甚至根本消失不见
在政治的光谱中,无论信徒是属于保守派或是激进派,参政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或个别组织)的权力,而是为了荣耀神和服事邻舍,神的公义驱使我们追求地上的公义,但地上任何人或政党的公义都是不完全的。 现在应该是聆听的时刻。聆听就是尊重、给别人也同时给自己时间和空间,这聆听本身就是公义
【内容提要】:贾玉铭是近代中国著名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对中国教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教会史上有重要影响。本次讲座将从“信”与“用”的角度宏观梳理贾玉铭的生平事迹、神学思想,重点解读贾玉铭生年生地之分歧、三次“离开”之原因、“以灵修功夫代神学教育”之理念、“自立合一”之思想、灵命神学之渊源、以“信”废“用之价值”等内容。并简要介绍贾玉铭文献概况和当前研究现状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为避免外星文明对地球人类的价值体系带来“文化冲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特意聘请24名宗教学者,旨在深入探讨“生命的意义”。 据CNN新闻18频道26日报道,NASA于201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拨款创建“神学探究中心”项目,近日,该中心招募24名宗教学者,探究外星生命有可能会对人类价值体系和宗教文明造成的影响。受聘人员之一的英国神学家、牧师戴维森认为,随着太空探索事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与其他行星文明的接触正变得愈发真实
评语:C. S. 路易斯 (Lewis) (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作家。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他的一生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意思是他在不到65岁时去世为止,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
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 德国神学家及殉道者迪特里希‧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曾写道:“大多数人都在寻找会聆听别人说话的耳朵,但他们往往不能在基督徒里找到,因很多基督徒在该聆听时说话”。 聆听在于我们生命的中心与主同在
西洋史上基督徒接受火刑能够面不改色,可能有科学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发现,脑中有圣母圣像的信徒接受电击时,痛觉较一般人低。研究人员认为,这证明信仰可能有助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