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家
辛克莱尔 ·弗格森是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从事写作,教导和编辑工作。 默想哥林多前书2:1-5 不可能做到同时彰显圣灵的能力和我自己的能力,无论是智慧、口才,还是性格。从这个程度讲,詹姆士·丹尼那句经常被提到的话依然是正确的:“没有人能够给人这种印象,就是他自己很聪明,同时基督大有能力可以拯救我们
探索中国基督徒如何描绘、理解并重新设想圣经中的故事。 发掘中国基督徒用于教导及解说基督教信仰要点的视觉工具。 研究外来传教士及中国传道人用来借以改变中国信仰状况的海报
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在欧洲享有盛誉,影响了一大批欧洲学者。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杜夫海纳与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保罗·利科共同解读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思想的杰作。在“二战”期间,他们二人作为盟军战俘,在战俘营共同研读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入门》等著作,两人合写的读书笔记,就是本书的初稿
本书为著名日本神学家北森嘉藏的代表作,初版问世于一九四六年,先在日本国内引起反响,后经多种西语译本助推而赢得世界级声望,深刻影响了欧洲战后神学对上帝论与三一论的重塑。 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和意志力的亚洲版“十字架神学”经典,本书在欧陆神哲学传统与日本佛教以及传统歌舞伎艺术之间促发了一场高水准的思想对话。随着中译本(学术版)的问世,汉语世界的读者们终于能用母语一窥北森这部生命之作的堂奥,对其内涵的吸收和批判性诠释也必将逐步提上日程
《关于悲剧的通信》内容简介:莱辛不仅是剧作家、诗人、评论家,也是哲人、神学家、古文史学家——诚如施特劳斯所言,莱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集哲人和学者迥然相异的品质于一身”。莱辛以一个公开的启蒙知识人身份审慎地与启蒙运动保持苏格拉底式的距离,以绝妙的写作技艺提醒启蒙运动中的知识人心里搞清楚自己是谁、究竟在干什么——对身处后现代文化处境中的我们来说,莱辛肯定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前辈。莱辛集除了以笺注体形式更新已有的莱辛要著的旧译外,将集中力量编译迄今尚未有汉译的莱辛要著
“我们是主的仆人,情愿照祢的话成就在我们身上。” 圣诞默想(十四) “我们是主的仆人,情愿照祢的话成就在我们身上。” 毫无疑问,这位童女明白天使讲的是一种当前的感孕,这就让她更要探个究竟,了解这件大事如何成就:“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成婚之后,嫁给男人,然后怀胎生子,这并不是一件神奇的事;但若是这样,她的儿子怎么可能是神的儿子呢?这要求更高;她现在是童女,如何能马上有儿子,这完全配得惊叹,值得求问
我曾经听说,有时幽默感会被人们用在那些不太了解的重要事情上。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关于天堂的笑话就特别多了。 我们对于已经“与主同在”的人,在天堂的究竟生活知之甚少
存在主义神学有表现两种型态,第一种表现在强调形而上学(或称为本体论)的学说,该学说主张:上帝是落在现象世界以外的位格,并且人类的认知能力仅仅止于存在着的这个现象世界,换言之,上帝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对象──祂永远不会成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客体。这宇宙若有一位造物主,祂就必定会是一位“永远的主体”,倘若上帝与受造物并存于这个世界并且沦为人类观察的对象,那么这一位就必然不是上帝。这一种存在主义神学有它明显的古希腊哲学渊源,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透过奥古斯都影响基督教而完成的教父时期神学
Ora-Ora非常荣幸地宣布将为驻柏林艺术家唐子良(Joseph Tong)在香港大馆画廊空间举办其首次画廊及香港个展—“Ex Materia - The Primacy of Being”,展期从3月20日至4月23日。 Ora-Ora亦将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2023年3月21日至3月25日)同步展出唐子良的作品。艺术家也将出席这两个会场
继教宗方济各2015年颁布《愿祢受赞颂》通谕至今,生态危机依然是全人类休戚与共的议题,因而本期以“生态神学与灵修”为题,期能持续从事神学反省,广泛地展开生态与各神学领域的交谈。首篇从圣经出发,先检视圣经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些文本。其次在信理神学方面,爱尔兰籍神学家德莫特.连恩(Dermot A. Lane 1941~)强调交谈的精神,展开生态学与各神学领域(包含末世论)的对谈,以引领我们通往经由基督论到末世论的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