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
4月9日上午,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开幕,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聚焦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深刻变革,全面展示中国慕课的建设与应用成果。新华网、人民网、网络孔子学院以及中国大学MOOC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现场直播或转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务处组织各教学单位教师全程观看了会议直播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包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这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了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称,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属于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种包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中圆地球轨道三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 这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了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
新华社西安4月26日电(吕炳宏、骆成)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于26日成功进入工作轨道。 中心技术部工程师赵国强说:“经过4次变轨控制与两次定点捕获,我们最终引导卫星进入了它的工作轨道。” 4月20日深夜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该视频,请升级至最新版浏览器。 央视网消息: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发射入轨之后,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交会对接。这比之前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的6.5小时交会对接,时间又进一步压缩了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1月4日报道,2011年11月发射失败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的残骸预计将于本月15日坠落地球。 报道援引俄航天部队发言人阿里克谢·佐洛图欣的话说,截至4日上午的数据显示,“福布斯-土壤”目前正在距地184公里至224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其残骸预计将于2012年1月15日坠落地球,但最终坠落时间可能因外部因素影响而改变。 俄罗斯航天署此前估计,“福布斯-土壤”的坠地时间在1月至2月间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武平介绍,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远距离段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 远距离段引段自神舟八号飞船入轨后开始,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飞船经五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330千米的近圆轨道,在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约52千米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自主控制段经历寻的、接近和平移靠拢三个阶段,神舟八号飞船通过交会对接测量设备,自主导航至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接触,自主控制飞行过程约14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