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车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冯华、吴月辉)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迄今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56个火星日,“祝融号”火星车行驶总里程1921米。环绕器自发射以来已飞行661天,自进入环火轨道以来,持续开展遥感探测。目前,两器状态良好,累计获取并传回原始科学数据约940GB
7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例(广东3例,天津1例),本土病例123例(新疆112例,辽宁1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从大连市22日发现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以来,辽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大连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从严从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采样409万份。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0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53793例,达到16812755例;死亡病例增加5999例,达到662095例
据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我国第二台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CR-02已经通过验收.“CR-02”除具有“CR-01”的功能外,还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并具有对洋底微地形地貌进行探测和对洋底地形的跟踪能力和爬坡能力,使“CR-02”具备进行多种深海资源调查的能力。“CR-02”机器人首次使用了双电机对转桨推力器,提高了纵垂面运动的机动性;首次研制了非同轴的对转螺旋桨。通过对推进器进行合理布局,提高了潜水器的操纵性,使“CR-02”在复杂海底安全航行的能力得到提高,避碰与爬坡的能力得到增强
现在的年轻人在生活中对新鲜事物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追求,什么事物新有趣,什么事物标新立异,都必然会受到年轻人群的欢迎。近有细心的朋友就发现城市里的年轻人似乎又找到了一种新的“玩具”,那就是具有自感应操控技能的爱尔威火星车。爱尔威火星车是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专业化个体出行设备,其独特的动力系统、操控系统、应用前景都很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今天(5月20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表示:为应对沙尘天气导致的太阳翼发电能力降低及冬季极低的环境温度,按照设计方案和飞控策略,“祝融号”火星车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预计今年12月前后,“祝融号”着陆区将进入初春季节,环境条件好转后,将恢复正常工作。 “天问一号”任务团队通过环绕器获取的中分辨率图像,发现“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沙尘暴过程
自2012年以来,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探测器一直在火星表面纵横交错,收集有关这个星球历史的数据,包括火星上古代水的证据。好奇号提供了关于火星古老历史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新见解,最近的发现来自于波纹,科学家说这可能是火星上古代水的证据。 最近的发现显示,科学家以前认为红色星球上比较干燥的地区实际上是火星上古代水的所在地
因为包含圆周率前3位数字,每年3月14日被美国国会众议院定为“π日”。为迎接这一天到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起“π日挑战”,邀请中小学生解答若干与圆周率相关的题目。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网站发布今年π日挑战内容,包括4道新题和往年π日挑战题目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和华星美科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签约仪式,组建成立气凝胶技术国际研发中心,力图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气凝胶技术研发基地。中国科学院刘永才院士表示,双方的合作是气凝胶材料行业的幸事,也是国家节能减排行业推进的一大利好。 气凝胶领域专家、同济大学沈军教授介绍,气凝胶材料是当今世界上已知的最轻固体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极低的导热系数,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筑、石油石化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计划于今年7月择机开展,引发外媒关注。美国《科学》杂志6月26日发表述评文章称:火星任务将使中国跻身太空领导者之列。文章指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计划于今年7月发射,届时它将迎来一位旅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也拟于今年7月发射
新华社上海8月2日电(记者张建松 周琳 丁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2日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在“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征途中,轨道中途修正的完成,离不开VLBI网“火眼金睛”的一路护航和鼎力相助。 VLBI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