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能放射化学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本实验室围绕国家核能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核科学技术前沿,针对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放射化学问题开展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旨在核能放射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取得具有国际突出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提升我国核燃料循环和放射化学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放射化学学科人才和优秀研究团队。截止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以功能纳米材料与锕系元素分离、高温熔盐化学、锕系功能配合物合成与表征以及锕系计算化学为核心的研究方向?!昂四芟嚓P放射化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中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一。 核能放射化学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汇集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研究员2人,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人、青年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2人,研究助理2人,博士后3人,研究生18人,形成了一支富有蓬勃朝气的放射化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
两位教授还将分享如何利用顶级期刊获取科学前沿信息,并将高水平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的经验。 敬请各位教师踊跃参会! 杨楚罗,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孔雀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主要包括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等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988668323 专家介绍:台启东,工学博士,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2014-2015年及2017-201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将介绍围绕饲料效率、产肉等影响生猪养殖成本的关键性状,从上游分子机理解析、中游育种技术研发、下游育种平台创建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出调控猪饲料效率、产肉性状关键通路和基因,解析其作用机理,大规模鉴定基因组调控元件及功能突变,揭示其基因组分布和三维互作特征,精细注释猪基因组。 李新云,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家畜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湖北省创新群体等项目,在Genome Biol Nature Commun Aging Ce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3);研发出猪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工具、基因组选择育种新算法、创建基因组育种信息平台,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广泛应用,育种技术支撑了多个大型农牧企业种猪选育
报告人简介: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理事会(CNHUPO)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特聘专家,人才计划项目 人选,景杰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程仲毅博士主要致力于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如何助力蛋白质修饰依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在Cell、Mol Cell、 Nature Commun等国际利名期刊发表论文60 篇,引用3000 余次;本次报告将从植物中重要的蛋白质修饰类型出发,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乳酸化和巴豆酰化等新型酰化修饰,探讨它们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介绍这些修饰如何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导读: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 陆林,男,196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先后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黄家锐,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2003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就职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讲座时间 2019年9月25日9:00 时间:2019年9月25日9:00 主讲人简介:吴兴隆,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东北师大、北京理工和中科院化学所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加入东北师大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二次电池纳米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等工作;已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和Adv. Funct. Mater.等学术期刊发表通讯/第一作者论文90多篇;14篇被评选为ESITop1%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8400次,个人H指数为45;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有8项获得授权;曾获得教育部自然太阳集团官方网站一等奖和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等奖励;为《储能太阳集团官方网站与技术》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为二十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包括Nature Commun.Adv. Mater.JACSAngew. Chem.EES和AEM等。
时间:2020年9月14日下午3:00 - Nature期刊分类介绍以及其内容类型介绍; - Nature期刊的审稿流程,包括评估标准,决策依据等; - 与生命科学、生态学契合度高的Nature期刊介绍; - 如何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工作。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韩国和蒙古国自然解决方案专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并曾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多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在J. Am. Chem. Soc Phys. Rev. B 以及Appl. Phys. Lett. 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以合作作者发表在Nat. Commun. 等期刊上的论文20余篇
刘钢,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探究员。200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0年1月至2018年11月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跟工程探究所任务,2018年12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