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
2017年10月31日下午第六节,我校第二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学校教师大讲堂第二十八讲顺利开讲,高三实验班班主任、化学高级教师刘杰老师为老师们做了题为《心有情怀、图解人生》的讲座,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董辉主持活动,副校长董艳平出席,近百名教师聆听了讲座。 人到中年,多是家庭和职业中的中流砥柱,责任在肩
爱丽丝本来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掉进兔子洞,在仙境展开一连串的冒险。这个奇幻的世界有疯狂的茶会、龙虾的四对方块舞,还有被偷的糕点。总之,一切事物在这里都是“越来越奇怪”
从不同课题的历史变化与当代发展,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基督教的互动及影响,并探讨基督徒在这些变迁中的行动或回应。 功课要求: 第一份功课:阅读参考书目其中两本书,分别撰写两篇信仰反省文章,不需要重复书中内容,也不需要注脚。(硕士和证书:1000字) 第二份功课:呈交一篇基督教与社会变迁有关的专文
相比盛夏,冬天的阳光总显得柔软而温暖,照在身上会有很舒服的感觉。 在楼下散步时接到快递的电话,移动硬盘送到了。加上之前买的书,这几天花费不少
继《也不一定要等到不爱才离开你》、《没有残忍得过当你爱我时 我已不爱你了》后,梁望峰的第三本爱情散文专集。 太多读者说上两本散文集都像为他们道出心声,梁望峰在这本书中也打开心扉,写得更多。在上两本书里,很多篇也用上“你”和“他”,他就像隔着一道保护自己的防弹玻璃,尽量不去承认那一篇是自己的真人真事,希望混淆大家视听
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到《情境领导》 目前最畅销的商业书,莫过于《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用一个生动的故事,阐述了一个简单却往往被人忽略的真理:变化总在发生,所以每个人都要预见变化、追踪变化,更要适应变化,并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从而能享受变化。 这个故事的本身是简单的,但却在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18年6月7日下午,招生就业处召集政法学院55名“三联三进”结对学生,开展了“读好书·好读书”活动。 招生就业处多吉处长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很少受到书香熏陶的人们精神越发浮躁,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我处为每位同学购置了两本书,希望能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开启一道门,使每位同学回归淡薄、宁静
《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奈特的爱情故事,反应了19世纪英国乡绅阶层的礼节、成长、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态。 珍.奥斯汀1796年到至1797年间写成此著,1811年,奥斯汀校正,原书名叫《第一印象》, 后来改名为《傲慢与偏见》
内容简介: 本书系2010年重磅好书《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姊妹篇,由《沉浮与枯荣》整理者陈夏红依据对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的采访及其他文献资料,四易其稿而成。 两书相比,《沉浮与枯荣》重在“述”江平的人生经历,而《出没风波里》则重在“评”江平的认识与追求。倘若两本书结合起来阅读,《出没风波里》更能全面地给读者勾勒出“江平和他的时代”的轨迹,向读者展示江平“出没风波里”的一生
明代是文体学的一大高峰时期,出现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之类的大部头著作,用不少篇幅在选录文章。然而,这两本书虽然做了些辨析文体发展的工作,却缺乏对各种文体的概括和群体区分的论述,也因此明朝人的文体观念流于细碎的讨论,缺乏这个时代主体精神的表达。故本文拟观察明代文人讨论文体观念的材料,再观察明朝人编定的总集和作家别集的文体编排方式,注意他们的分类的观点,由此讨论明代文体如何分类与排序,以及各文体的写作要求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