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
由于设备的特点和采掘能力是决定掘进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对石煤机掘进机设计和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是正确选用掘进设备的基础。 除了面对不同截割面积的机型选择,还要针对不同地质的机型选择。 适用于:F≤12的全硬岩巷道(可经济截割坚固质密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硬的砾石、很坚硬的铁矿石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各类隧道掘进机及配套设备,同时为客户提供现场装机调试、拆机、盾构掉头、盾构过站、设备掘进维保、设备返厂维修、设备转场检修、设备现场应急维修、设备技术服务等各类服务,依托24小时管家式服务,为客户保驾护航,为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支撑。 截至目前,公司租赁设备已在长沙、深圳、东莞、广州、昆明、福州等地完成地铁隧道、管廊隧道、水工隧道、山岭隧道等隧道掘进50公里,并在长沙地铁创造了单日掘进27米的长沙地铁施工最高纪录。 公司自有泥水、土压、双模、TBM等各类隧道掘进机近20台,25T、45T、60T各吨位新能源电瓶车编组10余列,25T、45T、50T、60T各吨位龙门吊10余台,以及连续皮带机若干台套,可供客户租赁使用
为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济宁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21年起实施企业攀登工程,拿出优质资源支持企业攀登进阶、做大做强。近日,济宁市2021年度攀登工程企业名单公布,山东兖煤黑豹矿业装备有限公司入选攀登工程名单。 兖煤黑豹作为矿业智能装备行业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在济宁、邹城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巷道高效掘进装备和绿色开采新工法,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优势资源,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引领我国矿业智能装备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煤机公司在《中国制造2025》指导下,积极践行重装集团“3331”创新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为驱动,突出“质”字抓管理,用品质打造西煤机“金名片”。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采煤机、掘进机主机订货同比增幅11.99%,营业收入同比增幅56.2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40.53%。 今年以来,该公司以打造采煤机“国之重器”为目标,以目前进口替代项目为引领,在全面调研总结2017年各项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行业形势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考核管理办法》《科技创新规划》《2018年管理质量再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理顺了管理层级,明确了工作目标,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与管理效率
能源学院师生代表参加"2020年全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会议" 8月31日至9月2日,由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与支护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井工开采专家委员会、《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组织的2020年全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与支护技术新进展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重点研讨煤炭岩层控制、灾害防治、绿色开采、快速掘进和智能采矿等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会议邀请了煤炭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我校能源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康红普院士首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并应邀作了题为“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发展70年及展望”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装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8月21日,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段“海底隧道洞内盾构机弃壳解体”顺利完成。在厦门本岛至翔安过海通道五缘湾站——刘五店站区间,由于地质原因,刘五店站侧采用“泥水盾构”施工,五缘湾站侧采用“矿山法”施工。在盾构机圆满完成过海段的掘进任务抵达两种工法交接点后,后续隧道将以“矿山法”施工
5月23日,由山东省能源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主办,泰安市能源局、山东省煤炭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联合承办的“山东省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论坛”,在泰安市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勇,山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栾健,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杨成超,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红旗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各产煤市能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煤炭管理科负责人、各省属煤炭企业、煤矿和市县属煤矿分管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我公司应邀参加并进行了产品展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本次论坛主题以“绿色、智能、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推进煤矿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实现减人提效,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一批智慧化、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促进全省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岩一行及中铁一院、中铁十八局、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七局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在我校学科1号楼204会议室举办了“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工程”技术研讨会,会议由我校水工系主任李炎隆教授主持,部分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 在会上,陈祖煜院士指出,引汉济渭工程是贯穿中国南北分界线、将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相结合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应当对工程进行慎重且详细的科研布局,丰富工程经验,提升战略高度,为我国留下宝贵的数据资料。随后,各参会代表就隧洞掘进技术、隧洞安全监测、岩爆及衬砌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相关技术资料的搜集归整及进一步的研究计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截止4月23日,武汉建设中的项目中,地市级城市建设交通出行重中之重工程复工复产率做到100%。 武汉城建局出示的这一数据信息身后,是一幕幕按住了“快放键”的努力迎头赶上情景。 23日,楚天都市报-大楚网新闻记者兵分三路,对武汉三个市政工程重中之重工程项目建设开展了采访
1月4日,由铁建重工和中铁十四局共同打造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路先锋号”在长沙顺利下线。“开路先锋号”开挖直径15.07米,将用于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该工程是目前广州地区在建的最大直径盾构隧道。 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路线全长4.3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2077米,两次穿越破碎带、珠江航道,长距离穿越泥岩、泥质粉砂岩地层,并且下穿密集建筑群、群桩,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掘进控制因素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对盾构机的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