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
中新网郑州9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2022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9月18日在河南郑州启幕,以“黄河儿女心向党”为主题,至11月下旬,本届黄河文化月将组织开展5大系列25项活动,以大力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郑州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是黄河文化孕育、形成、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为借鉴学习古籍保护工作,2月24日上午,图书馆馆长周青玲、党支部书记赵卫星带领相关人员到唐河县图书馆参观学习。 图书馆一行人员主要参观了唐河县图书馆古籍室,对古籍收藏与修复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考察学习。据唐河县图书馆馆长刘庆功介绍,作为“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唐河县图书馆所藏古籍版本较全,有不少珍本,其中6种20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他各种善本古籍300种,1800余册
本次展览将展出王天德的水墨艺术作品和“越过山水”新媒体互动艺术装置,呈现他对当代水墨领域的实验性探索,在当代水墨与古代碑文书法之间展开跨时空的对话。 王天德将搜集到的古代碑文拓片、书法作品与自己绘制的雪景山水画相拼接,使真实的历史文本与当代水墨融合,建构出全新的创作叙事。 此外,他还使用以“香”烫字的创作方式,用烧烫所造成的断裂感隐喻历史的伤口,并通过艺术的方式弥合心理和精神的创伤
“金石恒久�h·�魍亓羟�年”——王锡龄捐赠金石拓片邀请展,9月15日,在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展,展期25天。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90件,全部为王锡龄先生捐赠于灵台县博物馆的文物拓片。内容涉及鼎、簋、鬲、�B、壶、钟、尊、盘、卣、觚、�小�F、彝、�等12类青铜器纹饰、铭文,时代上至商周,下至秦汉,时间跨度1800余年,洋洋鸿文,实乃青铜历史金石之长廊,历史长卷之缩影,确属难能可贵
近来,常听到身边的80后在相互交流中,不时地会谈及“怀旧”的话题。 基于受众不可或缺内心需求,一款能唤醒记忆、触动心灵的“怀旧字体”悄然浮出水面。将“记忆的碎片”制成一套电脑字库,贯穿了记忆从搜索、挖掘、整理、修复、重构的全过程,这与文物器皿修复还原以及残破碑刻拓片装裱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共同主办的“无极之美——汉代吉语瓦当拓片精品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展期为: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27日。 瓦当,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建筑艺术形式和优秀遗产,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瓦当是我国古代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美化屋面轮廓的建筑材料,在众多形式瓦当中,汉代文字瓦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报讯(记者 张莉莉)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学问和自然遗产日”。6月5日、6日,我市在澳客彩票网站安排有第四届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授徒技艺大赛手拉坯比赛、越调名剧展演等多项活动,弘扬优秀传统工艺和国家级非物质学问遗产“许昌越调”。 “名师出高徒”许昌市第四届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授徒技艺大赛手拉坯比赛将于6月6日上午在澳客彩票网站举行,来自神垕镇各窑口的27名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同台竞技,展开手拉坯比赛
6月21日,由楚雄州博物馆和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画石语舞动汉风――山东(枣庄)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在楚雄州博物馆1号展厅开展,展期为2022年6月21日至7月24日。 汉画像石是一种以民族图案为特点的古代石雕艺术品。它的存在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以及建筑、绘画、书法和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素有“绣像的汉代史”的美誉,它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室祠堂、木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件
3月5日下午,平顶山市科协联合示范区社会事业发展局、滍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应滨书苑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暨学**“i 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和“探索古应文化,做新时代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在中国360行民俗文化馆,同学们通过参观清末民初三百六十行瓷碟、传统节日礼仪图片、旧农具用具、生产、生活模拟场景,了解到了中原地区的民间习俗、物质、精神生活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应氏文博馆,通过参观应国青铜礼器、古代陶器、石刻汉砖、拓片、古书、古画、应姓家谱、应国历史文化及应姓研究资料,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8月2—6日,由安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安庆市教育体育局主办,天柱山地质公园管委会、潜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承办的2020年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夏令营圆满结束。来自安庆市十个县(市、区)的43名带队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 在开营仪式上,潜山市科协徐云里主席首先宣读了参加夏令营营员名单,天柱山管委会地质公园办主任、天柱山旅游公司董事长汪全海主任代表天柱山地质公园管委会介绍了本次科普夏令营的内容,安庆市科协副主席琚高祥代表安庆市科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此次夏令营是同学们一次增长见识、磨炼意志的机会,是一次接受创新科学教育、体验野外生活的机会,希望各位营员珍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