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ysis
应“理化青年论坛”、理化所青促会和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英国拉夫堡大学林文峰教授于12月18日上午来理化所交流访问,并做了题为Electro-catalysis for Fuel Cells and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林文峰教授首先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入手,详细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材料。随后,林文峰教授讲述了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常用表征技术,包括计算方法在燃料电池的应用,并结合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介绍了纳米材料和电催化作用的研究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多孔结晶的有机聚合物,具有结构易裁剪和功能易调控的特点,在光电材料、环境与能源催化等领域中颇具应用前景。然而,有机聚合物通常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受光激发后产生激子(光生电子–空穴对)而不是自由电荷载流子(光生电子和空穴)。光生电子和空穴之间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通常会产生强烈的激子效应,阻碍激子解离和自由电荷载流子的生成,导致低的催化活性
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 我院“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获评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孙玉壮教授为创新团队领军人才。 2016年九月,邯郸市委、市政府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进行表彰,共评选出包括孙玉壮教授“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在内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 孙玉壮“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长期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水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主要从事新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 、功能导向性制备多酸基电催化材料以及面向能源和环境领域新型材料的制备与能量存储研究 。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1671091);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Smal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业界公认的国际重要化学或材料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 ,10篇为SCI论文 ,4篇为影响因子10以上的论文 ,6篇为第一作者论文且影响因子累计达53.214 。)
中新网重庆3月10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10日从重庆大学获悉,科睿唯安公布了2023年3月的ESI最新数据,重庆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位居世界第170名。至此,重庆大学拥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ESI世界前千分之一学科。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大学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总体思路,打造特色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再度提升
报告地点:农科大楼3073 郭学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英才”引进计划。主要从事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
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 我院“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获评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孙玉壮教授为创新团队领军人才。 2016年九月,邯郸市委、市政府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进行表彰,共评选出包括孙玉壮教授“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在内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 孙玉壮“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长期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水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为庆祝我校60周年校庆,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应李和兴校长邀请,日本大阪大学教授Hiromi Yamashita于9月25日上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能环学院师生作了题为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e-site Photocatalysts”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和光催化剂(单活性中心光催化剂及纳米结构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 报告会结束后,李和兴校长与Hiromi Yamashita教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Yamashita教授在光催化研究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目前担任Applied Catalysis B的助理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