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
华严寺位于距广州市中心20公里有“羊城卫星”之称的花都区。华严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地处花都区芙蓉大道西侧华藏山(又名仙姬山),以芙蓉山脉浩气所归,地脉雄浑状如莲瓣,清幽典雅,身临其境,万尘俱忘。历史上信众云集,香火鼎盛,近百年来几经兴衰
修行法门万千,若论禅宗,不干道理,不涉枝叶。宗门第一事,克期求证,直取无我。证得无我,方谓入门
什么是禅?禅是割断两头。 马祖道一的三句中,第一句即心即佛强调肯定,第二句非心非佛突出否定,这两句,禅门中称之为两头句,肯定是一头,否定是一头,凡是这类两边对立的,凡与圣、善与恶、是与非、喜与悲、亲与疏,等等,都是两头。第三句的“不是物”,就是截断前面两句的表达,这一句,称为“截断两头句”,有时也称“割断两头句”,为马祖道一的弟子百丈怀海所说,体现的是不落两边的中道,两边都不要执着
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嗣人。‘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可见他对禅门的贡献。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某甲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某甲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老者于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之下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禅师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佛学大辞典》:(术语)又曰清净法眼。禅家以之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鹫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
准提咒,又称准提神咒、准提真言,是佛教的重要咒语,禅门、净土宗都有许多人持诵。此咒语代表准提菩萨的功德,为早课晚课的十小咒之一,许多寺院在用斋进餐时 ,也会先诵准提咒。诵持此咒者,准提菩萨会在其头上护持,使他所求遂意,以精进修习佛理
延参法师在福慧慈缘讲述“禅门明月——弘一大师” 延参法师在会馆讲述“禅门明月——弘一大师” 佛教在线北京讯 2012年8月4日,延参法师在北京福慧慈缘文化会馆讲述“禅门明月——弘一大师”,京城的莲友和上班一族闻讯纷纷来到会馆聆听讲座,会馆内听众满座。 本次延参法师所讲人物“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延参法师将其一生分为三个阶段讲述:认识自我,前二十年勤奋读书,四处求学;超越自我,直到中年,教书育人,多才多艺;完善自我,遁入空门,著书弘法,宣扬佛教。通过三个人生阶段,延参法师让我们清楚的认识了大师不平凡一生,向大师学习幼年失怙,却勤奋好学;身处乱世,却淡定自若的平和心态,让我们不要因生活琐碎之事烦躁、生气,要保持平稳的心态
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很多人来到这里都问我,我的事业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缘好不好?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气好不好?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各种人等,只要学习就有进步
《宗镜录》为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寿禅师生于唐末五代,为禅门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见于当时禅宗徒众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种种流弊及诤论,乃邀集天台、贤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自己则以禅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书
人要有涵养,有涵养的人才能得到人家的尊敬,所以受教育、求知识、广见闻,都是为了让人有涵养。有涵养的人讲道理,讲礼仪,讲尊重,讲恭敬,讲谦虚,凡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见出他的修为与教养。至于如何才能有涵养,有四点意见提供参考: 第一、水深可以行船:人有多少内在涵养,可以用语言试探;水有多少深度,可以用竹竿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