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网
近日,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定,云顶集团电力产业集团江苏云顶集团高压海缆有限企业创新产品——超高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斩获中国电力创新二等奖。 中国电力创新奖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设立的电力创新奖项,旨在推动电力工程技术及行业管理创新,奖励在电力工程技术、电力行业管理等领域有突出创新的单位和个人。 本次获奖产品超高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主要用于大陆与海岛、海岛间、深海石油平台、新能源开发、海洋和预警观测网电力和通信信号的传输,可进行预警和测温监测,是我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也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提供了有力保证
10月8日至10月11日,第66届国际线缆和连接方案大会(IWCS)在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GAYLORD PALMS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球的150多篇最新学术成果在会上惊艳发布。作为通信行业领军企业,云顶集团应邀参会并发表了15篇论文,继去年之后论文发表数量再度位居全球同行前列。 IWCS始办于1952年,是国际线缆行业顶级的行业会议,每年秋季在美国召开
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1日发布消息说,设在该所的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近日通过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旗下数据期刊《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认证,成为《自然》及其子刊文章投稿时可靠和便捷的数据仓储中心,这是中国首个通过《自然》认证的数据仓储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是由中国科技部、财政部2019年批准成立的首批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拥有国内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最完整的科学数据资源,是青藏高原研究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模型输出数据的可靠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中心,承担“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专项、“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观测网等科学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发布。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绍说,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遵循“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FAIR)的数据共享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数据的知识产权,为数据用户提供在线共享为主,辅以离线共享的中英文共享服务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李红梅)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河九省区联合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成黄河流域防洪抗旱气象保障示范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试验区、气象赋能行业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业务体系,到2035年,建成气象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的样板流域。 《规划》提出实施黄河流域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工程、生态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科技创新任务等四项重大工程。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将实现全流域气候区及主要气候变量观测全覆盖,黄河安澜气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设一系列气候观象台、站和生态气象观测基地,加强流域气候评估和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气象保障水平;建成流域专业气象观测网,覆盖综合立体交通、大城市及城市群、乡村振兴等领域;建立适应需求、快速响应、集约高效的流域新型气象保障业务服务体制机制
亨通集团创新写就中国海缆的“成长故事” 21世纪被誉为全球海洋经济时代,作为全球通信及能源互联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11月26日,亨通迎来了10000公里海底光缆的交付盛典。 海缆是全球海洋通信与能源互联的“中枢神经”,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海缆系统承载了全球95%的国际语音、数据传输
2月28日,中国气象局汤洁研究员应邀到香河站做学术讲座,题目为《中国的酸雨观测—30年发展及成果》,并参观了香河站观测场地。 汤洁于198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酸雨观测网工作长达15年。汤洁老师报告介绍了以下内容:1)“酸雨”问题的历史经纬、酸雨的定义、酸雨的来源与危害、影响降水酸碱性的大气成分;2)国内外的酸雨观测站网,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3)酸雨观测的主要内容,监测方法;4)酸雨业务观测工作的核心——数据质量管理;5)中国酸雨形势的演变及特点
3月19日,Argo野外站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陈大可院士、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中山大学于卫东研究员等12位专家与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建芳、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副主任张**出席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依托科技相辅提升学科竞争力,担当人类和国家之重任,立志于解决海洋中的难题,服务于人类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面向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领域,探索与解决海洋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安全等重大科技问题,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主持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南海陆坡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金委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 对流、扩散和物质转化综合过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全球变暖停滞模拟与预估及区域气候响应”,参与了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项目; 对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持了科技部“863”计划课题“作业型ROV产品化技术研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马’号部件改造和作业工具研制”和“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全生命周期监测和智能管理”,承担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近岸及邻近海域海底实时长期观测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参与了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 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探索极地奥秘,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主持了自然资源部南极专项“南极中层鱼习性与分布调查”、中德海洋与极地科研合作重大项目“中国边缘海中特大城市污染物的踪迹及输运、扩散和转变机理”及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挪联合“多重压力下中国南海与挪威海北部陆坡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比较研究”。此外,海洋学院还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参与了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2018年度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
近日,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定,云顶集团电力产业集团江苏云顶集团高压海缆有限企业创新产品——超高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斩获中国电力创新二等奖。 中国电力创新奖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设立的电力创新奖项,旨在推动电力工程技术及行业管理创新,奖励在电力工程技术、电力行业管理等领域有突出创新的单位和个人。 本次获奖产品超高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主要用于大陆与海岛、海岛间、深海石油平台、新能源开发、海洋和预警观测网电力和通信信号的传输,可进行预警和测温监测,是我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也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提供了有力保证
气象卫星的轨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太阳同步轨道,一种是地球静止轨道。按照前一种轨道运行,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视两遍,其优点是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 若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则可以对地球近1/5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用四颗卫星均匀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对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气象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它的缺点是对纬度大于55度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