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网
近日,平阳重工再传捷报,成功签订6台套海底观测接驳设备订单,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再添动力。 今年,平阳重工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与各大研究院所联系,寻找新的切入点,上半年成功进入海底观测网建筑领域。 合同签订后,面对紧迫的生产任务,项目负责人迅速动员,号召相关部门及科研技术人员发扬军工人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一鼓作气,保质保量按节点要求完成生产任务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1982年恢复学位制后,首批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1年批准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1993年先后获准设立应用地球物理硕士点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
锰结核,曾是大洋海底里的一个神奇宝贝。 随风踏浪的《观潮人》 1972年,为建立南海观测网,测报珠江口大万山群岛附近的海洋资料,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决定筹建大万山海洋观测站。 中国海,万年风雨,千事沉浮,百部春秋论语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1982年恢复学位制后,首批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1年批准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1993年先后获准设立应用地球物理硕士点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
联合国于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中国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世界海洋日”的确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在中国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
2021年10月13日,据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消息,国际Argo起草的从核心Argo向全球、全水深和多学科综合性观测网拓展的“OneArgo”行动计划已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的批准。据悉,2020年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发出的“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此次共批准了94个包括全球不同海域的新的十年行动,为即将到来的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峰会给出基于海洋知识的解决方案。新批准的行动主要由非洲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牵头实施, 旨在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复原力,加强海洋科学能力建设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1982年恢复学位制后,首批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成为当时国内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质学博士点。1991年批准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92、1993年先后获准设立应用地球物理硕士点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
按照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印度海洋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精神,国家海洋局与印度国家地球科学部(MoES)将在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气候变化及极地科学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在会前向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提交的“中—印印度洋Argo联合观测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获得批准。该项目旨在通过与印度国家海洋信息服务中心(INCOIS)的国际合作,共同商讨共建印度洋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资料共享,研制印度洋海域Argo数据产品以及参与由印度牵头的印度洋Argo区域中心活动等事宜
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青年每军少尉莫里建议组织海上气象观测网,并成功地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会议。此后,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建立了气象组织。1872年在莱比锡召开了预备会议,1873年又由奥地利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召开了维也纳会议,正式建立了国际气象组织
气象卫星实质上是一个高悬在太空的自动化高级气象站,是空间、遥感、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轨道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 前者由于卫星是逆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同步,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后者是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行,相对地球是不动的,称作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又称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