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
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20位青年好网民代表,在由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指导举办的“网络文明社会共建”分论坛上获颁“青年网络文明使者”证书。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岚峰博士,作为第一位代表领奖
报告时间:2021年5月17日(周一)上午9:00 报告地点:武汉大学1区教4-202 北京谱仪III(BESIII)自2009年运行至今,已采集了国际上最大的tau-粲能区数据样本,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物理成果。BESIII实验中,末态带电粒子的径迹探测是极其关键的环节,目的是获取带电粒子的空间位置和动量,并重建事例顶点。探测器记录下入射粒子留下的原始信息,需要在离线数据处理中通过模式识别和径迹拟合,精确地重现出入射粒子的飞行轨迹,这就是径迹重建,其性能对BESIII物理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主讲人:王青(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 时间: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晚上19:30 地点:计算电子学院G207会议室(线下) 王青,北京大学本科、硕士,清华大学博士,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物理系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锦屏地下实验室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理论负责人,《物理与工程》杂志主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动力学》课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
11月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邢志忠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美国美国能源部7月9日宣布,普林斯顿大学1911年物理学教授丹尼尔·马洛(Daniel Marlow)是77名获得高能物理学研究经费的研究人员之一。 获奖者在59所高校工作,从事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暗物质、暗能量和新物理学探索等课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高能物理学提供了对我们的宇宙如何在其最基本的层次上工作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11月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邢志忠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英文: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缩写:DAMPE)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DAMPE是一个空间望远镜,有效载荷质量1410公斤,它可以探测高能伽马射线、电子和宇宙射线。它由一个塑料闪烁探测器、硅微条、钨板、电磁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组成
报告时间:2021年3月31日,8:00~9:40 地点:望江二教207 邢志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获得高能所博士学位,之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入职高能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微子理论与唯象学,以及费米子的质量起源与味结构问题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现今世界上能量最高的研究高能物理前沿科学问题大型科学装置。中国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始于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持续资助了中国科学家参与LHC的国际合作。 根据NSFC与CERN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NSFC将继续支持中国科学家参与CMS和ATLAS两个探测器的国际合作,利用这两个大型探测器实验开展物理分析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科学家进行大型探测器的研制和参与大型国际合作积累宝贵经验,也为国际高能物理前沿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能放射化学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本实验室围绕国家核能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核科学技术前沿,针对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放射化学问题开展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旨在核能放射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取得具有国际突出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提升我国核燃料循环和放射化学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放射化学学科人才和优秀研究团队。截止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以功能纳米材料与锕系元素分离、高温熔盐化学、锕系功能配合物合成与表征以及锕系计算化学为核心的研究方向?!昂四芟嚓P放射化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中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一。 核能放射化学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汇集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研究员2人,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人、青年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2人,研究助理2人,博士后3人,研究生18人,形成了一支富有蓬勃朝气的放射化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