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子
11月11日下午,本学期第二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308室开讲,来自物理学院的李志强教授以“拓扑与物理:漫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拓扑和诺贝尔物理奖的探讨。 李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低维拓扑量子体系的物理及光电子学。此次研讨课,李教授从2016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研究主题“凝聚态物质中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引入,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拓扑,简单而言即“几何空间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通过球面展开成平面而不扭曲的事例,运用Gauss–Bonnet定理从度量性质上对拓扑给予了描述
11月11日下午,本学期第二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308室开讲,来自物理学院的李志强教授以“拓扑与物理:漫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拓扑和诺贝尔物理奖的探讨。 李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低维拓扑量子体系的物理及光电子学。此次研讨课,李教授从2016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研究主题“凝聚态物质中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引入,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拓扑,简单而言即“几何空间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通过球面展开成平面而不扭曲的事例,运用Gauss–Bonnet定理从度量性质上对拓扑给予了描述
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研究团队发现三重(音:chong)简并费米子,这是首次发现的打破常规分类的新型费米子,这一研究成果对促进人类发现新奇物理现象,对于深入理解基本粒子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理论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种类型的费米子,即狄拉克费米子、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 我们所熟知的电子、质子、中子等属于狄拉克费米子,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迄今已在粒子加速器内发现了前两种费米子的证据,但始终没有获得第三种费米子的“蛛丝马迹”
文小刚,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 年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赴普林斯顿大学读研。文小刚在博士期间研究高能物理超弦理论,师从爱德华·威滕(E·Witten)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齐芳从中科院物理所获悉,由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日前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Weyl费米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把基本粒子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两大类,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