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欧宝体育官网app客户端下载-大型环形对撞机:中国CEPC“对撞”欧洲FCC 本文摘要:2月14日18时,王贻芳院士攀上了飞抵美国华盛顿的航班。 2月14日18时,王贻芳院士攀上了飞抵美国华盛顿的航班。他是要参与美国科学理事长年会,并在大型科学研究设施的全球合作分会上,讲解中国科学家的观点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医学科学院人才项目指南 (2019.10.14)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征集中国—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第38届例会人员交流项目的通知 (2019.10.09) 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19.10.05) 转发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面向社会征集研究单位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公告 (2019.10.05) 关于组织申报江苏省“十四五”科技规划前期专题研究课题的通知 (2019.09.30)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2019.09.25)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关于举办2019年度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班的通知 (2019.09.18)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9.09.18)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院内遴选工作的通知 (2019.09.12) 国际合作局关于启动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9.09.11)
节目名称: “科普快递”讲座系列— 从大型强子对撞机看物质和宇宙的基本结构 及 透过粒子和非电磁波来“看” 节目描述: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于2012年运用大型强子对撞机侦测到希格斯玻色子(俗称“上帝粒子”)的存在,标志着基础物理学黄金时期的开始。升级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更使用了前所未有的高质心能量13 TeV进行了粒子对撞实验,有可能发现到能颠覆我们对物质和宇宙的基本结构的概念!讲座从基础物理学角度介绍希格斯玻色子,以及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能为我们带来哪些物理新领域。 透过粒子和非电磁波来“看” 数百年来,物理学家利用电磁波来研究宇宙和物质的结构
大型对撞机其实可视为特殊的粒子加速器。加速器并不是什么稀奇东西,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显像管,从原理来说,就是小型电子加速器。但像LHC 这类高能粒子加速器,世界仅此一台
30年前的3月份,年轻的英国软件工程师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在日内瓦附近的实验室工作时,发明了一种科学家共享信息的系统,它最终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 伯纳斯-李称这张网目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在贺信中指出了影响网络的三大功能障碍来源:蓄意滥用(黑客、犯罪行为和骚扰)、系统设计缺陷使得人们可通过传播错误信息和“标题党”(clickbait)来赚钱、善意设计导致愤怒和两极分化话语。 不过,伯纳斯-李仍然乐观地认为,如果人类集中精力,不被个别问题线索分散注意力,就可以凭借共同努力来消除这些威胁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月28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表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内以高达700千兆电子伏的能量高速运作的质子加速器未能找到任何“超对称粒子”存在的证据,似乎给超对称性理论判了死刑。 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超对称性理论上乘解决了标准粒子模型的主要缺点,并且描述了基本粒子的行为。它还可以解释其他一些问题:人们认为暗物质构成了宇宙中83%的质量,但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暗物质,而超对称性理论中预言的一些轻粒子可能就是构成暗物质的主要成分
瑞士和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通过对星系团之间碰撞的深入观察,他们标示出暗物质在其中的位置,并认为暗物质或许并不是由粒子组成,相反,它就像某种“液体”一样。这一研究对很多暗物质模型提出了挑战。 尽管暗物质占宇宙总物质的80%以上,但科学家们仍对其知之甚少,目前只知道暗物质会通过重力与宇宙物质相互作用
中国核物理学先驱,中科院院士赵忠尧的儿子赵维仁先生,1945年4月出生,诸暨市暨阳街道人,硕士学位,研究员。1954年曾在北京市参与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扮演小端午一角,1962年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控制系专业,1968年毕业,分配到天津第二光学仪器厂工作,197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荣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年到85年赴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作访问学者,1985到86年转赴位于瑞士日内瓦市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物理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研修和学习,1986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任职至今。 曾经担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一职,首届《internet世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太空(罗辑/编译):主流的宇宙学理论认为暗能量主导了宇宙的膨胀,但是我们对暗能量了解得相当肤浅,最新研究发现,暗能量很难被发现,是因为它似乎有意从时空中“隐藏”起来。这个理论被称为暗能量的“变色龙”猜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认为暗能量粒子的质量变化取决于周围物质的密度,在宇宙真空环境中,暗能量粒子可推动空间加速分离而膨胀,但在实验室中,我们却很难察觉其存在。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利用原子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测试,使用铯原子和铝球验证暗能量粒子的“变色龙”特性,或者直接发现与暗能量有关的超轻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