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车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当日凌晨5时,在该中心和探测器系统的精密协同控制下,玉兔号月球车舒展前臂,标志着机械臂月面投放测试工作顺利完成。 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副主任吴风雷介绍,机械臂投放测试工作分为投放和收拢两个步骤,就像人的手臂弯曲一样,测试过程要完成机械臂腕部和肩部关节的正、反方向运动。对于一般人来说,完成这些动作仅需几秒钟,要在38万公里以外的“玉兔”身上实现,难度却非常高
4月17日电 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安睡”一个月夜后,分别于4月17日13时24分和16日20时57分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截至今天,这两位月球背面“拓荒者”已经顺利度过了47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将继续向规划目标点前进,开启新一轮的探索旅程。 在本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将按计划开机工作,“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将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开展巡视探测任务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神秘的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有外星人吗? 今天,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半个月亮,那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嫦娥四号探测器为什么要在月球背面着陆?“鹊桥”“嫦娥”相继上天,它们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消息?“嫦娥之父”、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带我们走近神秘的月球背面。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半个月亮,哪怕是几亿年以前的恐龙,它们看到的月亮也是这半个月亮,我们从来都看不到那半边
神秘的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有外星人吗? 今天,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半个月亮,那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嫦娥四号探测器为什么要在月球背面着陆?“鹊桥”“嫦娥”相继上天,它们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消息?“嫦娥之父”、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带我们走近神秘的月球背面。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半个月亮,哪怕是几亿年以前的恐龙,它们看到的月亮也是这半个月亮,我们从来都看不到那半边
为了推动5G快速演进以及5G服务的成功实施,爱立信展示了5G部署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重点阐述5G时代无线网络架构将如何演进,包括无线网络如何和核心网连接,无线网络内部功能模块的重新切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以及O-RAN联盟和ONAP对无线网络带来的改变等。 东京月球探索创业公司Ispace已经与SpaceX签约,在2020年和2021年利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执行发射任务,第一次要把月球着陆器送至绕月轨道,第二次则是把一个着陆器送到月球表面,这样它就可以部署一对月球车
在踏入兔年之际,中国探月工程中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传回了最新一批相片,送来新年祝福。 据央视新闻报道,春节期间,“玉兔二号”依然会继续行走。这次,国家航天局不仅公布了它在月球的最新动态,还向展示了近几个月,它在月球拍摄的一组地形地貌照片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12月22日凌晨,在地面的控制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巡视器)进行了第五次互拍,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清晰全景照片,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随后,月球车告别着陆器,开始月面探测工作,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 航天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周围地形信息,对月球车进行了路径规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送遥控指令,使其由D点行驶至最后一个互拍点E点,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整体成像,同时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月球车成像
这幅彩色立体图呈现了前景中阿波罗 17 号月球车的细致立体景象,在其后方的背景则是登月舱和遥远的月球山丘。由于全世界将会通过月球车的电视摄像机来观看登月舱起飞发射的上升阶段,所以登月舱的停泊处就被称为是 VIP 点。 五十年前的 1972 年 12 月 11 日,阿波罗 17 号任务指挥官尤金·塞尔南(Eugene Cernan)在下降登月之前的最后一圈绕月轨道上拍下了这一幕
机器人行业应用的精密减速机可分为三种: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和行星减速机,三者在市场的上的份额占比约为:40%、40%、20%。 谐波减速器诞生于上世纪美苏月球探测时期主要是为了解决航天运动机构对结构紧凑、质量轻、体积小而减速比大、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的减速器的迫切需求。 在我国谐波减速器技术性的发展趋势最开始能够上溯20新世纪6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