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
预计未来一周我国沿海有0~1次台风风暴潮过程,0~1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 1.天气:预计未来一周渤海、黄海海域无明显大风天气过程。 2.海浪:预计未来一周渤海、黄海海域无明显大浪过程
8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已在1日晚上生成,预计3日夜间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登陆。受其影响,3日夜间至4日,福建东北部沿海、浙江中东部、江苏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浙江东南部沿海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8月2日12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本港空气污染情况继续严重。(司徒华冠摄) 【本报港闻部报道】台风“天鸽”来势汹汹,天文台表示按预测路径,“天鸽”今早最接近香港,在本港以南100公里范围内掠过,构成相当威胁,尤其低洼地区可能严重水浸,而文台今晨6时前考虑改发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林静芝表示会视乎天鸽强度变化及与本港距离,再考虑是否要改发十号飓风信号。由于台风袭港,多间航空公司已决定取消今日多个航班,巿民早上亦要留意各交通工具的情况
新加坡讯,新加坡正在展开研究以确定由于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沿海和岛内洪水的风险。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已邀请各公司提交建议书,研究到2100年为止,岛上近一半地区的这些风险达到的程度和影响。 所涉及的地区涵盖组成新加坡内陆地区46%面积的12个集水区,包括勿洛,实乞纳,克兰芝,如切和滨海地区集水区
今年第2号台风“鹦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6月14日8时50分前后在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成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此次登陆阳江的台风“鹦鹉”,也是今年登陆及直接影响广东的首个台风(以下简称“初台”)。今年初台来得是早还是晚?初台的到来,意味着什么?笔者就此采访了气象专家
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1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通过构建百年来的数据,发现南极降雪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缓了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这一发现凸显了南极冰盖在调节海平面的长、短期变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全球海平面正在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较温暖的海水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且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加剧,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
工学博士,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兼任国家水路绿色建设与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副站长,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专家,PIANC国际航运协会青年专业委员会会员,交通运输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动力泥沙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行业标准规范以及重大工程研究等20余项,主持完成国内港口航道、核电、电厂、风电等各类涉水研究项目100余项,承揽并主持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几内亚、莫桑比克、塞拉利昂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及近海工程研究项目,为工程选址、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今年第10号台风“海神”正在日本以南洋面向偏西方向推进,强度仍在迅速加强,预计当地时间5日晚间至6日,将以超强台风级别逼近冲绳。气象厅强烈呼吁民众做好防范。日首相安倍也呼吁民众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罗沙)记者3日从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今年第19号强热带风暴“尼格”的中心3日16时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东约350公里的南海海面上,强度继续维持。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实测数据显示,目前福建沿海出现了90到120厘米的风暴增水;粤东沿海出现了60到80厘米的风暴增水;珠江口到雷州半岛东岸70到150厘米;海南岛沿海出现了40到60厘米风暴增水。 国家海洋预报台3日16时将风暴潮预警级别升级为橙色,预计受冷空气和强热带风暴“尼格”的共同影响,3日下午至4日下午,海南岛沿海将出现30到100厘米的风暴增水
本文摘要:据《中国海洋报》报导,《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表明:2007年我国共计再次发生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导致必要经济损失88.37亿元,丧生(不含下落不明)161人。与2006年比起,去年我国海洋灾害的次数虽然增加了16次,但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丧生人数分别上升60%和67%。根据统计资料指出,1989—2006年,年平均经济损失为124亿元,丧生下落不明33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