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
中新网北京8月2日电 经历了罕见的7月“空台”之后,刚进入8月,就有两个台风接连生成。连日来,东南沿海一些省份调高应急响应级别,部署防风防汛。气象专家预计,虽然今年8月生成的台风较常年偏少,但登陆中国的台风偏多,要引起重视
8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已在1日晚上生成,预计3日夜间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登陆。受其影响,3日夜间至4日,福建东北部沿海、浙江中东部、江苏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浙江东南部沿海局地有暴雨到大暴雨。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8月2日12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研究员。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水工建筑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副主任;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港口设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从事港口工程新结构的开发和老码头结构的检测、诊断及加固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近百项科研项目
1月23日上午8时,伴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海军海冰721号破冰船在秦皇岛某港口出征,向渤海、黄海北部海域执行第74次冰情调查任务和解救被海冰所困的货船、渔船实施破冰救援。 今天海军冰情调查队会同海军气象中心、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乘坐海冰721号破冰船,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开展冰情调查,探测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20多个站点的海冰要素和水文要素,为我国海洋开发、海洋科研、海洋生产、海上运输、航海安全等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不要小视海冰,它素有“白色杀手”之称,与海啸、风暴潮、灾害海浪和赤潮一起被列为海洋5种主要灾害
核心提示:《自然》文章警告如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世纪末多灾害并发科技日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人类或将面临3—6种气候灾害并发的威胁。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干旱、洪涝、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皆可称为气候灾害。气候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但迄今为止,对它们的研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人类或将面临3—6种气候灾害并发的威胁
全球气温过去三年连续破历史最高纪录,全球暖化的事实和人为成因毋庸置疑。虽然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的可怕记忆逐渐淡忘,但是台风天鸽的威力令我们思考下一个台风温黛是否和何时再蹂躏香港,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全球暖化将导致极端天气及其产生的水文气象灾害更为频繁和严重,因此,讨论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发现及其在全球、区域和地方层面的自然灾害影响甚为及时和必要。本讲座将首先回顾过去十多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巨大自然灾害事件,并同时强调诸如飓风/台风、风暴潮和洪水等水文气象灾害的普遍性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不断上升,会使美国沿海地区处于危险中的居民比曾经认为的多出数百万人。 大多数对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沿海居民数量进行建模的此前研究,并未将人口增长这一因素考虑进来,尽管沿海地区是该国人口增长最为快速的区域之一。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设计了一个试图解决该问题的模型
核心提示:《自然》文章警告如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世纪末多灾害并发科技日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人类或将面临3—6种气候灾害并发的威胁。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干旱、洪涝、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皆可称为气候灾害。气候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但迄今为止,对它们的研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人类或将面临3—6种气候灾害并发的威胁
采用真实的海水质量守恒取代全球海洋环流模型中常用体积守恒假定; 海洋温盐动力调整符合物理实际,调整速度更快(小于1天),满足中短期海洋预报需求; 海表面温度、海表面动力高度等核心预报量精度显著提升。 模式运行效率是考察海洋业务化预报模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目前主流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均采用MPI并行计算技术提高运行效率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刘夏村)记者10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可能于11日上午在福建漳浦到连江一带沿海登陆。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8月10日16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要求,相关地区防指要进一步强化台风“米克拉”监测预报预警,抓紧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抓好受影响海域船只避风、海上作业人员和近海养殖人员上岸避险;提前组织低洼易涝区、风暴潮漫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小区、旅游景区、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人员转移安置;突出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