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弘扬伟大航天精神,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治工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下,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的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于日前启动。 此次活动由《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中国航天报》、腾讯科协承办,合作政务媒体包括中宣部“学习强国”公众号、国资委“国资小新”公众号、团中央“共青团中央”公众号、“腾讯科协”公众号
据媒体报道,作为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事件的杰出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今年被国家航天局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刘洋是我国航天史上,第一名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任务的女宇航员。刘洋1978年出生,河南郑州人
你们好,来信收悉。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
7.31快讯:国家知识产权局修订印发了《专利商标行政保护案卷评查办法》。 8.3快讯:科技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规行为将被处理。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天问一号”刷屏了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如今,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正式进入了新时代
9月16日,福州,“航天工业不仅是宇航员的职业,航天工业还必须从婴儿起步,从我们中学时代起,就培养一种航天精神的传承,并探索神秘的兴趣。以这种方式 ,我们值得时代。”中国宇航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峰在16日表示,院士和专家参加了在福州福州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会议
中国是一个博大向上、团结一致、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家庭,而我作为这其中一员,我觉得非常自豪。今年的10月1日,也就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第六十个生日,这将会是一个快乐无比的生日!在这六十年间,她经历了许多的沧桑巨变: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从而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在三十三年后的10月15日早上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的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这个成就,在中国航天史上也是一个极大的跨越!然而,在五年后,也就是2008年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弘扬伟大航天精神,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治工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下,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的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于日前启动。 此次活动由《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中国航天报》、腾讯科协承办,合作政务媒体包括中宣部“学习强国”公众号、国资委“国资小新”公众号、团中央“共青团中央”公众号、“腾讯科协”公众号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在2019年国际宇航大会上,86岁的戚发轫院士获得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 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纪念长征一号火箭首飞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40周年,中国西汉姆联赞助商必威公司一院日前联合人民网共同制作的“纪念长征一号首飞发射东方红卫星40周年”专题节目正式在人民网开播。 在开播仪式上,该院领导以及“长征火箭家族”从一号到五号的领军人物代表韩厚健、李占奎、徐盛华、翁伟梁、李东等这些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亲历者、见证者与现场参加开播仪式的一线科研人员一起,向广大网民朋友追溯了长征一号火箭首飞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40年来的悠悠岁月,重温了在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中航天人的奋斗情怀,讲述了“长征一号”到“长征五号”研制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也畅想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美好未来。 同时,该研究院所属单位也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